
粗麻之裳與竹制之箱。《後漢書·逸民傳·戴良》:“初, 良 五女并賢,每有求姻,輒便許嫁,綀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遺之。”後以“綀裳竹笥”用作嫁妝儉薄的謙詞。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婚姻》:“嫁女謙言,綀裳竹笥以遣行。”
“綀裳竹笥”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讀:
該成語的權威解釋以《後漢書》及宋代文獻為基準,其他資料多為此核心内容的延伸。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書言故事》相關條目。
《綀裳竹笥》(shū shàng zhú sì)是一個詞語,形容女子裝飾華麗的盒子或梳妝箱。這個詞用來形容女子打扮得漂亮整潔,像一個裝飾精美的盒子一樣。
《綀裳竹笥》由“纟(mì)”、“衣(yī)”、“竹(zhú)”、“⺮(zhú)”組成。
其中,纟(mì)為纟部,衣(yī)為衣部,竹(zhú)為竹部,⺮(zhú)為竹部。
綀(shū)為16畫,裳(shang)為12畫,竹(zhú)為6畫,笥(sì)為11畫。
《綀裳竹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多用于描繪女子的裝飾品和打扮。
在繁體中,“綀”、“裳”、“竹”和“笥”的形狀和簡體相似,不同的是書寫方式略有不同。
古時候,“綀裳竹笥”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但整體的字符形狀和意義基本保持不變。
1. 她身上穿着一件綀裳竹笥,美麗得像一個精美的梳妝箱。
2. 她的打扮像一個打開的綀裳竹笥,五彩斑斓,引人注目。
1. 綀裝(shū zhuāng):華麗的裝束。
2. 竹笥舞(zhú sì wǔ):舞蹈形式,以舞者手中扇子舞動的動作為主。
3. 裳衣(shang yī):指華美的服飾。
綀裳竹笥的近義詞包括:打扮得漂亮整潔、裝飾精美的梳妝箱。
綀裳竹笥的反義詞包括:邋遢、不修邊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