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合于自然。《莊子·寓言》:“ 顔成子遊 謂 東郭子綦 曰:‘自吾聞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從……七年而天成。’” 郭象 注:“無所復為。” 成玄英 疏:“合自然成。”
(2).不假人工,自然而成。《宋書·謝靈運傳論》:“至於高言妙句,音韻天成,皆暗與理合,匪由思至。” 唐 韓愈 《上襄陽于相公書》:“閣下負超卓之奇材,蓄雄剛之俊德,渾然天成,無有畔岸。” 宋 曾鞏 《墨池記》:“ 羲之 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緻者,非天成也。” 沉宗畸 《題居庸秋望圖》詩:“天成隘阻設雄關,九塞古稱茲獨壯。”
“天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iān chéng,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合于自然
指事物順應自然規律而生,不刻意造作。
例如《莊子·寓言》中提到的“七年而天成”,意指通過長期體悟達到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境界。
自然而成,不假人工
強調未經人為雕琢、天然形成的美感或特質。
如《宋書·謝靈運傳論》中“音韻天成,皆暗與理合”,形容詩文韻律渾然流暢。
形容人的天賦才能
成語用法中,“天成”可比喻與生俱來的卓越才能或品質,如“渾然天成”常用于贊美藝術創作或才華的自然流露。
用于人名或地名
作為名字時,“天”象征廣闊、主宰,“成”寓意成功,組合後寄托“自然成就、志向高遠”的期許。
“天成”在曆史上也曾用作年號(如南朝梁闵帝時期),但此用法現代較少提及。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天成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指自然形成的,天賜的,無法改變的。它可以用來形容自然景觀、藝術作品或天生的天賦才能。
天成的拆分部首是“天”和“成”,其中“天”作為部首,表示與天空、自然等有關,而“成”則表示發展、形成等。
根據《康熙字典》的統計,天成共有10個筆畫。
天成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源自于中國文化的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觀念。在古代,人們認為天地萬物都有自己的定數,天成則是指天地間自然形成的事物或者才能。
天成的繁體字是「天成」,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天成分别寫作「埏」和「誠」。這些古代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但反映了當時對于天成含義的理解。
1. 這幅畫真是天成之作,每個細節都展現了藝術家的天賦和才能。
2. 這座山峰形狀獨特,仿佛是天成的藝術品。
3. 他天生具備音樂天賦,演奏出的每個音符都是天成的樂章。
1. 天成之資:指得天獨厚的才能或天賦的財富。
2. 天成之合:指自然生成的完美結合。
3. 天成之眷:指上天賜予的寵愛和保佑。
1. 天生:指天然具備的,與天成意思較為接近。
2. 天賦:指上天賜予的才能或資質。
1. 人為:指人的意願和努力所産生的,與天成正好相反。
2. 人造:指通過人的創造或改造而形成的,與自然形成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