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藏鈎。古代一種遊戲。 唐 李商隱 《無題》詩:“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馮浩 箋注:“送鈎,古皆作藏彄,後多作藏鈎,字異而事同也。隔座送鈎者,送之使藏,今人酒令尚有遺法。”
“送鈎”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指古代宴會中的一種遊戲,又稱“藏鈎”。參與者将鈎狀物傳遞藏匿,供對方猜測位置,帶有娛樂性質。
典型用例:李商隱《無題》詩“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描繪了宴會上送鈎遊戲的場景。
部分資料提到其可比喻故意制造機會使人暴露弱點,類似“設局抓把柄”。但此用法在權威典籍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與其他成語混淆。
該詞多出現在古典詩文中,現代漢語已不常用。若在文獻中遇到,建議優先考慮“古代遊戲”的本義,并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含策略隱喻。
《送鈎》是一個漢字詞語,指送給别人一根鈎子,亦表示引誘、勾引他人。
《送鈎》的拆分部首是「手」和「鈎」。它的總共有16個筆畫。
《送鈎》這個詞的源自《晉書·苻洪傳》:“苻行權輕狡,每往往臨格,兵力辎重,衣佩公卿之服,履芟锺之履,博采衆錦,遞相誘離。”其中的「衣佩公卿之服」一句即指送鈎。
《送鈎》的繁體字為「送鉤」。
古時候漢字《送鈎》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無明顯區别。
他用花言巧語去送鈎,卻被她看破了。
- 送鈎禮; - 送鈎手法; - 鈎來招架。
- 勾引; - 引誘。
- 拒絕; - 克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