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頭蓋腦的意思、劈頭蓋腦的詳細解釋
劈頭蓋腦的解釋
亦作“ 劈頭劈腦 ”。亦作“ 劈頭蓋頂 ”。正對着頭部。形容來勢迅猛。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十章:“動不動便是耳光棍子,甚至扁擔之類,可以打得死人的家夥,劈頭劈腦打下來。” 楊朔 《春雷一聲》:“革命象一聲春雷似的,劈頭蓋頂壓上來了。” 峻青 《海嘯》第三章十二:“突然,一個巨大的浪頭劈頭蓋腦地打了下來。”《十月》1981年第5期:“有一回,她在團組織生活會上劈頭蓋腦地批評我,氣得我一星期沒理她。”
詞語分解
- 劈頭的解釋 ∶正沖着頭;迎頭走到門口劈頭碰見老王從裡邊出來 ∶開頭;起首劈頭第一句話詳細解釋.迎頭;當頭。 元 無名氏 《抱妝盒》第四折:“抱定粧盒,背卻宮娥,疾行前去,不防他 劉太後 劈頭相遇。”《醒世恒
- 腦的解釋 腦 (腦) ǎ 高等動物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在顱腔裡,主管感覺和運動。人腦又是思想記憶等心理活動的器官:腦髓。腦子(a.腦;b.指思考、記憶等能力)。腦筋。腦海。腦際。腦殼。腦顱。腦神經。腦下垂體。腦
專業解析
劈頭蓋腦的詳細解釋
“劈頭蓋腦”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某種打擊、批評或行為來得突然、直接而猛烈,如同迎頭蓋臉地攻擊,讓人措手不及。這個詞組常用于強調事件的突發性和強度,多用于負面語境,如指責、沖突或意外事件。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意思、用法及權威來源。
一、基本含義與詞源
“劈頭蓋腦”由“劈頭”和“蓋腦”兩部分組成:
- “劈頭”指迎頭劈下,強調動作的突然性和直接性。
- “蓋腦”指覆蓋頭部,引申為全面、猛烈的覆蓋。
合起來,字面意思是“從頭到臉地打擊”,比喻義為突如其來的猛烈批評、指責或攻擊。這個詞源于日常口語,後納入成語體系,反映了漢語中形象化的表達方式。例如,在描述言語沖突時,它突出攻擊的粗暴和不留情面。
二、詳細用法與語境
- 核心意思:形容打擊或批評來得突然、猛烈,如暴風驟雨般讓人無法防備。常用于負面情境,強調攻擊的強度。
- 情感色彩:帶有貶義,表示行為或言語的魯莽、激烈,可能引發尴尬或沖突。
- 常見場景:
- 職場中,上司對下屬的嚴厲批評。
- 家庭争吵中,一方的突然指責。
- 意外事件中,如突如其來的壞消息。
- 例句:
- 老闆劈頭蓋腦地訓斥了員工,導緻會議氣氛緊張。
- 收到壞消息時,他劈頭蓋腦地抱怨起來,讓周圍人措手不及。
三、權威引用與參考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該詞條定義為“形容打擊、批評等來得突然而猛烈”。來源:商務印書館官方網站(https://www.cp.com.cn/)。
此外,《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18年)補充解釋為“比喻突如其來的猛烈攻擊或指責”。來源:中華書局線上資源(https://www.zhbc.com.cn/)。
這些引用基于權威詞典出版社,确保解釋的專業性和可信度。
網絡擴展解釋
“劈頭蓋腦”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拼音:pī tóu gài nǎo
- 釋義:形容來勢迅猛,正對着頭部或臉部襲來,讓人無法躲避。
- 近義詞:劈頭蓋臉、劈頭劈腦、劈頭蓋頂。
二、結構與用法
- 結構:動賓短語,由“劈頭”(直接、直截了當)和“蓋腦”(毫不留情)組成,強調動作的突然性和強烈性。
- 語法功能:多作狀語或賓語,常見于口語語境。
三、出處與例句
- 出處:最早見于明代《水浒全傳》第十四回:“奪過士兵手裡的棍棒,劈頭劈臉便打。”
- 現代例句:
- “雨呀,劈頭蓋腦地澆下來,順脖子灌下去。”(杜鵬程《保衛延安》)
- “他劈頭蓋腦地批評了一通,絲毫不留情面。”
四、變體形式
部分文獻中亦寫作“劈頭劈腦”或“劈頭蓋頂”,如《水浒傳》中楊志“劈頭劈腦打去”,楊朔《春雷一聲》中“劈頭蓋頂壓上來”,均表達相似含義。
參考資料
- 權威來源:漢典、國學大師、滬江詞典。
- 建議通過鍊接查看完整釋義及例句。
别人正在浏覽...
拔拒跋燭之咨扁骨卞田君别縣筚路藍縷策牍傳賞大蒙得勝葫蘆店頭荻筍抖摟精神浮礁婦職改絃更張感慰嘎七馬八夠不着海島猾民荒率黃賬胡蜨混日子江總漸漸郊縣戒珠鏡奁炅然寬舍愧恥類驗流瘠胧月漭鹵妙簡鳴鹑末工墓衣屏風九疊千年松切愕傾衿七市喪心三彜商岩膳宿少慢差費少勳神喪膽落石器守茔戶逃山托紙畏友先笑後號霄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