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樂府商調曲名。 唐 李商隱 《代贈》詩之二:“東南日出照高樓,樓上離人唱《石州》。” 清 納蘭性德 《菩薩蠻》詞:“人在小紅樓,離情唱《石州》。”
(2).舞曲名。《樂府詩集·近代曲辭·石州》 宋 郭茂倩 題解:“《石州》,商調曲也,又有舞《石州》。” 宋 歐陽修 《浣溪沙》詞:“翠袖嬌鬟舞《石州》,兩行紅粉一時羞。”
“石州”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石州”最早作為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稱出現。唐代《舊唐書·地理志》記載,石州隸屬河東道,轄境涵蓋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及周邊區域,屬軍事要地。明代《明史·地理志》延續此稱,指代山西永甯州。這一地名的沿用反映了古代政治地理的演變。
“石州”在詩詞領域指代古樂府曲調名,後發展為宋詞常用詞牌。南宋張元幹《石州慢·寒水依痕》以蒼涼筆觸抒寫羁旅愁思,清代《欽定詞譜》收錄此調并标注平仄格律,成為後世創作範本。
少數古籍中将“石州”作為石榴别稱,如明代《群芳譜》載:“安石榴又名石州”,此類用法多見于地方方言或文人雅稱,現代漢語已罕用。
“石州”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樂府曲名
作為樂府商調曲名,最早見于唐代文學作品。例如李商隱《代贈》詩中的“樓上離人唱《石州》”,以及納蘭性德《菩薩蠻》的“離情唱《石州》”,均借曲名表達離别情感。
舞曲名
宋代《樂府詩集》記載,《石州》不僅是曲調,也可作為舞曲表演。歐陽修《浣溪沙》中“翠袖嬌鬟舞《石州》”即描繪了舞蹈場景。
曆史地名
古代曾設多個“石州”行政區,如南梁在廣西設置的州,隋朝改名為藤州。這一名稱多用于指代地方行政單位。
姓名寓意
現代取名中,“石”象征堅定,“州”指地域或行政單位,組合後寓意包容、靈活且有志向,常見于人名。
成語引申義(較少見)
在部分文獻中,“石州”被解釋為“官府中的石頭”,形容人表情嚴肅、不露笑容,但此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該詞主要作為文學曲目或曆史地名存在,少數情況下用于姓名或引申為嚴肅神态。若需考證具體詩句或地名沿革,可參考古籍《樂府詩集》或地方志等文獻。
筆距播物赤鯉刺竹筍打摞台膽結石道童燈婢迪功郎伏猛服喪高辛鬲如公牙溝婁故弊鬼督郵顧盼神飛固習見今交頸接碴戒業極貌經手進築開私門堪布康救款學寡聞焅虐琨珸懶懶攤攤梁壞黎庶塗炭六歲穣,六歲旱馬哈沒情沒緒妙略民典民生塗炭配第破格痊疴權幸山膏山海關少數民族視師松鷄鎖索通晩脫卻挽額望獲慰結溫純翁雞幄茵鄉飲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