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象聲詞。 唐 皮日休 《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階前平汎濫,牆下起趢趚。”
(2).形容狹隘,局促。 宋 洪邁 《容齋五筆·嚴先生祠堂記》:“其( 範仲淹 )歌詞雲:‘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李泰伯 ﹞答曰:‘雲山江水之語,於義甚大,於詞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拟換作風字,如何?’”
“趢趚”是一個極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幾乎不使用,常規詞典和文獻中均未收錄該詞。根據字形和構詞規律推測:
拆分解析
可能的含義
組合後“趢趚”可能是疊韻聯綿詞,通常用于:
使用建議
該詞未見于權威文獻,可能屬于古代方言或特定文本中的臨時造詞。若需準确釋義,建議:
由于缺乏具體出處和參考資料,以上僅為語言學角度的推測,建議謹慎使用此類生僻字。
《趢趚》(tū zú)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組,常用于表示行走的迅速和矯健。它的拆分部首是“走”和“足”,總共有13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一種說法是它是從古代編鐘的名稱演變而來,表示鐘聲優美悠揚,稍縱即逝。還有一種說法是它是由“足”表示快速行走的動态,加上意為急促的“疋”字而形成。
《趢趚》在繁體中的寫法是「趠足」。
在古代,趢趚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趢”字的底部不是用現代常見的橫筆畫表示,而是用兩個斜撇來代替。而“趚”字則是利用橫豎撇捺交織的方式來書寫。
1. 他趢趚的跑進了教室,好像非常着急的樣子。
2. 在比賽中,選手們争先恐後,趢趚穿過終點線。
1. 趁夜趢趚
2. 趢趚如飛
3. 趢趚躍進
1. 快速
2. 迅捷
3. 敏捷
1. 緩慢
2. 遲鈍
3. 懶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