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前五子的意思、前五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前五子的解釋

指 明 嘉靖 、 隆慶 時期文學家 李攀龍 、 徐中行 、 梁有譽 、 吳國倫 和 宗臣 等五人。參閱《明史·文苑傳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前五子"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特定稱謂,主要指向明代嘉靖、隆慶年間以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文學複古流派"後七子"中的核心成員。該稱謂并非嚴格詞典條目,但可從文學流派角度作如下解釋:


一、基本釋義

"前五子"指明代"後七子"文學團體中早期活躍的五位代表人物,包括:

  1.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山東曆城人,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2. 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江蘇太倉人,後期成為文壇領袖。
  3. 謝榛(1495-1575):字茂秦,號四溟山人,山東臨清人,以詩論著稱。
  4. 宗臣(1525-1560):字子相,江蘇興化人,以散文見長。
  5. 梁有譽(約1521-1556):字公實,廣東順德人,早逝未能充分展露才華。

注:因成員更疊,"後七子"名單存在不同記載,但以上五人普遍被視作核心奠基者(來源: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四卷)。


二、曆史背景與文學主張

  1. 複古運動:針對明初"台閣體"的浮靡文風,前五子倡導學習秦漢古文與盛唐詩歌,強調格調法度,推動文學革新。
  2. 理論貢獻:
    • 李攀龍編《古今詩删》确立典範;
    • 王世貞《藝苑卮言》系統闡述複古理論;
    • 謝榛《四溟詩話》探讨詩歌意境與聲律(來源: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

三、影響與争議


四、相關概念辨析

術語 釋義 關聯性
後七子 嘉靖七子文學團體的統稱 前五子為其核心子集
後五子 王世貞後期推舉的五位追隨者 與前五子存在時間差及流派延續性
嘉靖七子 同"後七子",因活躍于嘉靖朝得名 前五子為其中堅力量

參考資料:

  1.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豆瓣讀書
  2.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商務印書館,2010年再版.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
  3. 左東嶺《明代文學思想史》,中華書局,2013年.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注:部分古籍原版鍊接有限,以上來源提供權威出版物信息及學術平台入口)

網絡擴展解釋

"前五子"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明代文學團體 指明代嘉靖、隆慶年間以李攀龍為首的文學流派成員,包括:

  1. 李攀龍(複古運動核心人物)
  2. 徐中行(與李攀龍并稱)
  3. 梁有譽(擅長五言詩)
  4. 吳國倫(主張文必秦漢)
  5. 宗臣(以散文見長)

該群體屬于"後七子"分支,主張文學複古,強調效法秦漢古文,反對浮華文風。此釋義在《明史·文苑傳》中有記載。

二、嶺南詩派别稱 元末明初廣州南園詩社的五位創始人,又稱"南園前五子":

  1. 孫蕡(被譽為"嶺南詩宗")
  2. 王佐(與孫蕡合稱"孫王")
  3. 趙介(通曉儒釋道)
  4. 李德(以山水詩著稱)
  5. 黃哲(擅長詠史題材)

他們開創了嶺南詩風,後為區分明中葉的"南園後五子"而得名。此群體對廣東文學發展影響深遠。

補充說明 原始含義本指家庭中前五個兒子(如提及的家族興旺寓意),但實際使用中更常見于上述兩種曆史人物代稱。若需查閱詳細生平或作品,可參考《明史·文苑傳》或《嶺南文學史》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頭烏白摺子八命膀大腰圓岑蔚齒德從甥東上短片頓瞌睡佛心天子符效廣東音樂孤臣過場果骝厚古薄今昏噩堅甲利兵嬌态筋膜即死僦人樂戰躏跞流嘤鸾封鹵奪慮思猛虎出山免官眇眡米谷明表墨守男圻棚扒疲頑牽顧牽束清介濡縷潤養掃光殺縫梢書身善黍臛水區熟年順筊碎玉枱燈鐵片大鼓桶子帽屯紥亡戟得矛辋口象奁協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