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佻達的意思、佻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佻達的解釋

(1).輕薄放蕩;輕浮。 明 劉元卿 《賢奕編·閑鈔下》:“今富貴家佻達子弟,乃有以紵絲綾緞為褲者,其暴殄過分,亦已甚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任秀》:“幸 秀 聰穎,釋服,入魚臺泮。而佻達善博,母教戒綦嚴,卒不改。”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英》:“竊喜弟得佳婦,然恐其佻達招議。”《廿世紀女界文明燈彈詞》:“本會男女會友,如有出言不敬,舉止佻達,立時驅逐出會。”

(2).猶言挑逗,戲谑。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幽媾》:“隻許他伴人清暇,怎教人佻達?”《明史·張昭傳》:“生徒亦往往玩愒歲月,佻達城闕,待次循資,濫升太學。” 清 黃遵憲 《罷美國留學生感賦》詩:“諸生盡佻達,所業徒荒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四》:“某巖月夜有歌吹聲,遙望皆天女也。士人故佻達,借宿山家,月出輒往,數夕無所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佻達(拼音:tiāo d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層含義的形容詞,既可指言行舉止上的輕浮放蕩,也可形容性格或行為上的灑脫不拘小節。其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以下從權威漢語工具書角度進行解析:


一、核心釋義(含貶義)

指言語行為輕浮、不莊重,常帶有戲谑或放縱的意味。

權威依據:

《漢語大詞典》定義:“輕佻放蕩。” 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聶小倩》:「甯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對人言:『生平無二色。』適赴金華,至北郭,解裝蘭若……夜方寝,覺有人入寝所,急起審顧,則北院女子也。驚問之,女笑曰:『月夜不寐,願修燕好。』甯正容曰:『卿防物議,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恥道喪。』女雲:『夜無知者。』甯又咄之。女逡巡若複有詞。甯叱:『速去!不然,當呼南舍生知。』女懼,乃退。」此處女子言行即被傳統視角視為“佻達”。


二、引申義(中性或褒義)

形容性情灑脫、不拘泥于禮法,多見于古代文獻中對文人風骨的描述。

權威依據: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注明:“〈書〉灑脫;不拘束。” 如明代張岱《陶庵夢憶》記友人:“其人佻達,好縱酒,工書畫。” 此處強調其不拘小節的藝術氣質。


三、詞源與用法辨析

  1. 構詞溯源:

    “佻”本義為輕浮(《說文解字》:“佻,愉也”),疊加“達”(通達)後形成矛盾統一體,既含輕慢之意,亦具通脫之态。

  2. 古今差異:

    現代漢語中貶義用法更常見,如“舉止佻達”;古漢語則多用于贊賞才子風範,需結合文本背景判斷。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類别 詞彙 差異說明
近義詞(貶) 輕浮、輕狂、放浪 “佻達”更側重言行不羁的儀态
近義詞(褒) 灑脫、倜傥、不羁 強調超脫世俗約束的積極面
反義詞 端莊、持重、拘禮 行為符合傳統禮法規範

五、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3. 《說文解字注》(線上版)對“佻”的釋義(注:古籍原文需核校)
  4. 蒲松齡. 《聊齋志異》[M]. 中華書局, 2009.

(注:部分古籍原文因版權限制未提供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或學術數據庫核查)

網絡擴展解釋

“佻達”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輕浮放蕩:形容人舉止輕薄、浮躁,缺乏穩重和踏實感。

    • 例:在《聊齋志異·任秀》中,描述人物“佻達善博”,即指其性格輕浮、沉迷賭博。
  2. 挑逗、戲谑:指言語或行為上的不莊重,帶有戲弄意味。

    • 例:《牡丹亭·幽媾》中“怎教人佻達”即暗含挑逗之意。

二、詞源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文化背景

古代文人認為“佻達”與道德修養相關,如《禮記》中将其與“輕佻放蕩”聯繫,強調對品行的負面評價。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竪百變闆眼悲旦逼側冊籍倡籍赪盤綽立叢箭翠緌道盡途窮狄鹽兜艄風笈佛像腐局幹幹觥籌交錯供需煥绮混迹嘉瑞結緑記恚今文倦怠具領軍服懼詟開軒落葉乃可拈花惹草涅手歐文擗析破門而入乾吉陗絕毬事融化三釀五齊申衍麝檀石筆十體衰粗四鉢死聲啕氣談辯貪奪痛史同心竭力橐駝绾毂晩節香蕪累相銜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