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祀竈日的意思、祀竈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祀竈日的解釋

祭祀竈神之日。上古祀竈在夏日。後相傳 漢宣帝 時有 陰子方 ,于臘日晨炊,見竈神出現,遂以黃羊祭祀而獲巨富,因以臘日為祀竈日。事見《後漢書·陰興傳》。後世民間舊俗多以舊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為祀竈日。 宋 範成大 《祭竈詞》中有“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及“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詩句即指此。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十二月·祀竈》:“廿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竈,院内立桿,懸掛天燈。祭品則羹湯竈飯、糖瓜糖餅,飼神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羅拜,祝以遏惡揚善之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祀竈日是中國傳統民俗節日,又稱“祭竈”“小年”,指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竈神的習俗。該名稱由“祀”(祭祀)、“竈”(竈神)、“日”(特定日期)三部分構成,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禮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的記載,其中“竈”被列為重要祭祀對象。

根據《中國民俗文化大觀》記載,祀竈日的主要習俗包含三項核心内容:一是清掃竈台、張貼新竈神像,象征辭舊迎新;二是供奉麥芽糖、酒糟等祭品,寓意讓竈神“上天言好事”;三是焚化舊竈神像,稱為“送竈”儀式。清代《燕京歲時記》特别強調北方地區“二十三日祭竈”的習俗,而《清嘉錄》則記載江南地區多在二十四日舉行。

從語言學角度分析,《漢語大詞典》将“祀竈”解釋為“祭祀竈神”的複合動詞,其中“祀”特指具有儀軌的正式祭祀,“竈”作為被祭祀對象,體現了古代“五祀”信仰體系中對家居神靈的崇拜。現代民俗學家烏丙安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指出,該節日融合了道教神靈崇拜與儒家孝悌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家宅平安”祈福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祀竈日是中國傳統節日,指祭祀竈神的日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祀竈日又稱祭竈、送竈,源于古代“五祀”之一。這一天民間認為竈神(竈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人間善惡,因此通過祭祀儀式送其啟程,祈求來年平安吉祥。

  2. 曆史演變

    • 上古時期:祀竈在夏日進行。
    • 漢代:據《後漢書·陰興傳》記載,漢宣帝時期陰子方因臘日(農曆十二月)祭祀竈神獲福,逐漸将日期改為臘月。
    • 晉代以後:普遍固定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北方多為“廿三”,南方多為“廿四”。
  3. 習俗活動
    民間會供奉麥芽糖、酒、黃羊等祭品,希望竈神“上天言好事”,并在竈台貼對聯(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宋代範成大《祭竈詞》中“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即描述此俗。

  4. 文化意義
    祀竈日寄托了人們對家庭和睦、生活富足的祈願,也體現了“敬神祈福”的傳統倫理觀念,是春節前的重要年俗之一。

别人正在浏覽...

絆翻闆官不僧不俗才輕德薄測黑禅授嘲詠赤犮大當刀麻調符防護林風餐水宿鳳箫府君剛風公學貴易交古田會議寒民寒丘豪門貴胄歡鬧渾純艱禍焦恻驕玩瘠鹵淨桶緊那羅羁索忌怨拘攣補衲居心不良饋薦力克瞵伺流響媒孽迷離徜仿明靜耐力攀染屏放披心秋羅雀鼠戎藩三人一龍燒炭神聖水鏡說堂歲賂苔梅昙陽瓦人五氣械具系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