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苔梅的意思、苔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苔梅的解釋

枝幹着有苔藓的梅樹。 宋 範成大 《梅譜》:“古梅 會稽 最多, 四明 、 吳興 亦間有之。其枝樛曲萬狀,蒼蘚鱗皴,封滿花身。又有苔鬚,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緑絲飄飄可玩。初謂古木久歷風日緻然,詳考 會稽 所産,雖小株亦有苔痕,蓋别是一種,非必古木。” 宋 周密 《乾淳起居注》:“苔梅有二種, 宜興 張公洞 者,苔蘚甚厚,花極香;一種出 越 土,苔如緑,絲長尺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苔梅,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複合詞,特指枝幹上長滿苔藓的梅樹。它不僅是自然界的一種植物形态,更承載着深厚的文化意蘊,常出現在古典詩詞與繪畫中,象征着高潔、孤寂與歲月的沉澱。

詳細釋義:

  1. 字面含義:

    • 苔: 指苔藓類植物,常附着生長于陰濕的樹幹、岩石或地表。
    • 梅: 指梅花樹,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以其淩寒綻放、清香高雅著稱。
    • 苔梅: 兩字結合,指枝幹上覆蓋着苔藓的梅樹。這種共生現象多見于生長在陰濕、避風環境中的古老梅樹,苔藓附着于梅枝之上,形成獨特的景觀。
  2. 文化意象與象征:

    • 古雅與滄桑: 苔藓的生長需要較長時間且偏好穩定環境,因此苔梅常被視為古樹,象征着歲月的悠長和生命的堅韌。布滿苔藓的枝幹給人以古樸、蒼勁之感。
    • 孤高與隱逸: 梅花本身象征高潔、不畏嚴寒。苔梅常生長在幽僻之地(如山澗、古寺旁),其清冷、幽獨的形象被文人墨客用來寄托孤高自許、超然物外的情懷。
    • 清冷與幽寂: 苔藓的綠色或灰綠色調,結合梅花(尤其是白梅、綠萼梅)的清雅花色,共同營造出一種清冷、幽寂、遠離塵嚣的意境。
  3. 文學與藝術中的運用:

    • 苔梅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最著名的例子當屬南宋詞人姜夔的自度曲《疏影》開篇:“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此處的“苔枝”即指苔梅之枝,“綴玉”形容枝頭潔白的梅花。此句生動描繪了苔梅枝上栖宿翠鳥的清幽畫面,奠定了全詞清空騷雅的意境。(來源參考: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曆代詞集常見收錄)
    • 在繪畫(尤其是文人畫)中,苔梅也是常見的題材。畫家通過描繪盤曲嶙峋、布滿苔痕的老梅枝幹,點綴以疏落的花朵,表達文人的清高氣節和對自然野趣的向往。
  4. 植物學關聯:

    • 從植物學角度看,苔梅現象體現了植物間的附生關系。苔藓附着在梅樹皮上生長,通常對梅樹本身無害(除非過度密集影響透氣性)。這種共生狀态多見于空氣濕度較高、環境清幽的場所,符合人們對苔梅生長環境的傳統認知。(來源參考:《中國植物志》,科學出版社;或權威園藝學著作如陳俊愉《中國梅花品種圖志》)

“苔梅”一詞,核心指枝幹長滿苔藓的梅樹。它超越了簡單的植物學描述,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是古雅、蒼勁、孤高、清幽等審美意趣和人格象征的重要載體。其經典意象在姜夔《疏影》“苔枝綴玉”等文學名篇中得到完美呈現,并在繪畫藝術中延續其生命力。苔梅的存在,是自然生态與人文精神相交融的生動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

“苔梅”一詞的解釋需結合字面含義與文化引申義,具體如下:

一、字面含義

指枝幹附着苔藓的梅樹,多用于描述梅樹的一種自然形态。例如宋代範成大在《梅譜》中記載,古梅枝幹虬曲、苔藓密布,尤其在會稽(今紹興)等地較為常見,即使小株梅樹也有苔痕,形成獨特景觀。

二、引申義(成語用法)

部分文獻将“苔梅”引申為成語,比喻在逆境中堅韌不屈的精神,如梅花在寒冬綻放,苔藓在惡劣環境中生長,兩者結合象征頑強生命力。這一用法多見于鼓勵他人或贊美品格的語境。

三、文化背景

苔梅的意象常出現在古典詩詞中,宋代文人尤其偏愛其蒼勁古樸的美感。例如周密《乾淳起居注》提到“苔梅有二種”,說明當時已對苔梅品種有所細分,兼具觀賞與文學價值。

提示:若需引用古籍原文或進一步了解植物特性,可參考《梅譜》《乾淳起居注》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霸杜敗績扒掱蹦高徧照秉操鞞婆赤裂錯互到頭堤岸第名定省凊溫惰媮惡念龜城和洽降龍鉢間種潔冷井遂踦偶急聲絕色絶聖棄知峻立浪木掠賣厘析鸾停鹄峙名牒民屯内閣中書蓬山瞥面批鳳疲俗牽綿情昵傾身青死秋種奇珍全别取人取正熱加工日常間日後斯斯文文所望逃官騰地天極天章閣下不來台顯排掀天斡地希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