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藩的意思、戎藩的詳細解釋
戎藩的解釋
軍府,幕府。 唐 李搏 《賀裴廷裕蜀中登第》詩:“應笑戎藩刀筆吏,至今泥滓曝魚鰓。”
詞語分解
- 戎的解釋 戎 ó 古代兵器的總稱。 軍隊,軍事:兵戎。投筆從戎(指文人從軍)。戎裝。戎馬。 古代稱兵車:禦戎。 大:戎功。 稱(方言,音如“農”):“戎有良翰”。 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筆畫
- 藩的解釋 藩 ā 籬笆:藩籬。 屏障,保衛:藩翰(喻保衛國家的重臣)。 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邊防重鎮:藩屬。藩國。藩鎮。藩邦。削藩。稱藩(自稱屬國)。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戎藩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戎”與“藩”二字的本義及古代政治軍事制度中綜合理解:
-
戎
《說文解字》釋“戎”為“兵也”,本義指兵器或軍事活動,後引申為古代對西北部族的統稱(如“西戎”)。在曆史語境中,“戎”常與邊疆防禦、軍事征伐相關,如《詩經·小雅》中“戎車既安”即指戰車。
-
藩
原義為籬笆(《說文解字》:“屏也”),後衍生為“屏障”“護衛”之意。漢代起用于分封制度,如“藩國”指諸侯封地,承擔守衛王畿之責。唐代“藩鎮”更成為軍政合一的邊疆重鎮,如《新唐書·兵志》載“府兵廢而藩鎮強”。
-
戎藩的複合含義
結合二者,“戎藩”特指承擔軍事防衛職能的邊疆要地或軍政機構,尤盛行于唐代。其核心特征包括:
- 地理屬性:多位于帝國邊境(如河西、隴右),抵禦外族侵擾;
- 職能屬性:集軍權、行政權于一體,長官稱節度使;
- 曆史演變:中唐後部分戎藩勢力膨脹,形成割據(如“河朔三鎮”),加劇中央集權衰落。
典型文獻例證:
《舊唐書·李晟傳》載:“(晟)出鎮戎藩,威震西陲”,此處“戎藩”即指其駐守的鳳翔節度使轄區,肩負防禦吐蕃之責。宋代以降,隨着中央集權強化,“戎藩”一詞漸少用,但其反映的“以藩屏周”思想貫穿古代邊疆治理史。
參考資料:
-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釋“戎”“藩”本義
- 《新唐書·兵志》對唐代藩鎮制度的記載
- 張國剛《唐代藩鎮研究》(ISBN 9787101055756)分析戎藩軍政結構
網絡擴展解釋
“戎藩”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需結合具體來源分析:
一、作為成語的解釋(多指邊疆軍事防守)
- 基本含義
由“戎”(軍事)和“藩”(邊疆)組成,指邊疆地區的軍事防守與保護。
- 典故起源
源自《左傳·襄公十四年》中晉國名将戎藩的故事。他因成功抵禦齊國進攻,其名被引申為邊疆軍事防禦的代稱。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邊疆防衛,也可比喻個人或組織在特定領域的守護。
二、作為普通詞語的解釋(指軍府、幕府)
- 詞義解析
指古代軍事管理機構或将領的幕府,如唐代李搏詩句“應笑戎藩刀筆吏”中的用法。
- 結構分析
“戎”為半包圍結構,“藩”為上下結構,組合後強調軍事與行政職能的結合。
三、綜合說明
兩種解釋的差異可能源于曆史語境變化:
- 成語用法側重軍事防禦的抽象概念;
- 普通詞義則指向具體的軍事管理機構。
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涉及古籍(如唐代文獻),通常取“軍府”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庵羅拔足徧師表記别國補注策世冊玺差攝雛燕打道子電源掉書袋第四紀東牆處子鳄海販夫皁隸俯首腐心改掉槀殡寡酒古冠鬼出神入和鼎紅蝙蝠後先懷冰缣楮見風轉篷賤市盡齒就近救菑拉近胡狼虎麗春草凓冽領諾籠鳥檻猿龍野滅菌鳴動明月珰匹丢撲答披迷嗆勁妻公齊倫窮皮權便賞钿識得朔垂鐵闆一塊媮食五宗狎練鄉良人玺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