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五髒之氣。氣,指髒腑的功能活動。《周禮·天官·疾醫》:“以五氣、五聲、五色眡其死生。” 鄭玄 注:“五氣,五藏所出氣也。肺氣熱,心氣次之,肝氣涼,脾氣溫,腎氣寒。”
(2).五行之氣,五方之氣。《鹖冠子·度萬》:“五氣失端,四時不成。”《史記·五帝本紀》:“ 軒轅 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 裴骃 集解引 王肅 曰:“五行之氣。” 北周 庾信 《配帝舞》:“四時鹹一德,五氣或同論。”
(3).中醫謂寒、暑、燥、濕、風五氣。《素問·六節藏象論》:“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上》:“天有五氣,食人入鼻,藏于五藏。”注:“天以風、暑、濕、燥、寒之五氣食人,從鼻而入。”
(4).五種情感。《逸周書·官人》:“民有五氣:喜、怒、欲、懼、憂……五氣誠於中,發形於外,民情不可隱也。”
“五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領域中有不同解釋,以下是綜合各類文獻的詳細解析:
自然五氣
指風、暑、濕、燥、寒五種氣候特征,對應五行(木、火、土、金、水)和四季變化。中醫認為這五氣過盛或失調會導緻外感疾病,如春季多風病、冬季多寒病等。
五髒之氣
指心、肝、脾、肺、腎五髒的功能活動,與五行相配:
氣味五氣
臊(肝)、焦(心)、香(脾)、腥(肺)、腐(腎)五種氣味,與五髒功能相關。
五行之氣
指構成萬物的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用于解釋自然規律和人體生理聯繫。
五運之氣
古代曆法中将五行與四季結合,如春屬木、夏屬火、季夏屬土、秋屬金、冬屬水,指導農耕與節氣更替。
五方之氣
指東、南、中、西、北五個方位的自然之氣。
情感五氣
喜、怒、憂、悲、恐五種情志活動,由五髒化生。
“五氣”的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類含義,可參考《黃帝内經》、《素問》等經典文獻。
《五氣》是指五種天然氣體的總稱,包括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和石油氣。這些氣體具有可燃性,通常用作燃料或工業化學原料。
《五氣》的拆分部首為“一日一王一氣一”,總計12畫。
《五氣》一詞來源于漢語詞語,由“五”和“氣”兩個字組成。五指代數量,氣指代氣體,合在一起即表示五種氣體的意思。
《五氣》的繁體字為「五氣」。
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五氣》在古代常寫作「五気」,其中「気」是對應「氣」的日文漢字寫法。
1. 這個廠家生産的燃氣竈可以使用五氣,非常方便。
2. 他在實驗室裡研究了五氣的特性。
1. 燃氣:指用作燃料的氣體。
2. 氣體:指在正常溫度下以氣态存在的物質。
3. 甲烷: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化學式為CH4,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之一。
4. 乙烷: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化學式為C2H6,常用作燃料或制冷劑。
5. 丙烷: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化學式為C3H8,是石油和天然氣的重要組成部分。
6. 丁烷: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化學式為C4H10,常用作燃料或制冷劑。
7. 石油氣:一種由甲烷、乙烷和丙烷等組成的氣體,可用于供暖和燃料。
近義詞:天然氣、燃料氣
反義詞:液體、固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