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緊那羅的意思、緊那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緊那羅的解釋

佛教天神名。天龍八部之一。也譯作緊捺羅、緊陀羅、真陀羅、緊捺洛等。義譯為疑神、人非人。似人而頭上有角。為天帝歌神,能歌善舞。 隋 智顗 《法華經文句》卷二之下:“次列緊那羅,亦雲真陀羅,此雲疑神,似人而有一角,故號人非人,天帝法樂神,居 十寳山 。”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二一:“緊捺洛,歌神也。頭作馬頭,亦言是人非人。舊雲緊那羅,或作真陀羅,皆一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緊那羅(Kinnara),梵語किन्नर的音譯,又稱“真陀羅”“緊捺洛”等,是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之一,司掌音樂與藝術,具有“人非人”的特征。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詞義本源與形象特征

  1. 詞源釋義

    “緊那羅”原為梵語“Kinnara”的音譯,意譯為“歌神”“樂神”或“疑神”。其名稱源于“疑惑”之意(“緊那”意為“疑”,“羅”意為“人”),因其形态半人半神,令人見之生疑而得名。

    來源:《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2. 形象描述

    經典記載其形象為人身馬首或人首鳥身,亦有說法為人形但頭頂生角。手持樂器(如箜篌、琵琶),以妙音供養諸佛,護持佛法。

    來源:《法華經·卷一》、《華嚴經·入法界品》


二、宗教職能與文化演變

  1. 天龍八部護法

    緊那羅位列“天龍八部”第七部(次于乾闼婆),與乾闼婆同為帝釋天的音樂侍從,司職天界禮樂。其音樂能感化衆生,象征佛法以藝術形式普度世人。

    來源:《大智度論·卷五十四》、《楞嚴經·卷七》

  2. 漢地信仰融合

    在中國佛教中,緊那羅被賦予武術守護神色彩。如少林寺傳說中,緊那羅曾化身為“火頭僧”以棍術退敵,故被尊為少林棍法祖師。

    來源:《少林寺志》(清代刻本)、《河南府志》


三、文化符號與藝術表現

  1. 敦煌與石窟藝術

    敦煌莫高窟壁畫(如第285窟)及雲岡石窟中,可見緊那羅與乾闼婆成組出現,常作飛天奏樂形象,體現佛教藝術中“音聲供養”的教義。

    來源:《敦煌石窟藝術研究》(段文傑著)

  2. 文學隱喻

    在文學作品中,緊那羅象征“超越世俗之美”。如《西遊記》中天庭樂官、清代小說《鏡花緣》的異域樂師,均隱含其文化意象。

    來源:《中國神怪小說通史》(歐陽健著)


學術參考文獻(非直接鍊接,可檢索以下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緊那羅是佛教天神“天龍八部”之一,具有音樂與歌舞神性。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緊那羅(梵文Kinnara),意譯“音樂天”“歌神”,因頭生角、似人非人的特征被稱為“人非人”。在佛教經典中,屬于護法神衆,位列天龍八部第七部。

2.名稱由來

3.形象特征

4.職能與角色

5.别名與地位

在漢傳佛教中,緊那羅也被尊為“監齋菩薩”或“妙音菩薩”,部分寺院将其奉為廚房、齋堂的護法。

總結

緊那羅融合了印度神話與佛教護法神的雙重屬性,其形象與職能體現了佛教藝術中對音樂、歌舞的神聖化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天龍八部體系,可參考佛教經典如《華嚴經》或相關百科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寶曜熛焰斌斌冰堆超手遊廊村漢法定人數反告蜂起雲湧艴然廣莫門孤絕鼓腕核剖黃鶴醉翁湖州鏡假案郊丘結末警衛員金華洞繼天立極酒端缂絲空空口緊燎燔磟碡龍虎節邏輯錯誤盲瞽内食歐越排當繁冠旁狎跑調胚腪偏憂篇秩鋪模青芷商戶韶歲甚至食不充口水筲驷馬高車碎璧損上益下田殖梯梁投卵擊石土公屯衛妄意掀騰先正戲鴻堂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