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瘠鹵的意思、瘠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瘠鹵的解釋

(1).瘠薄的鹽堿地。《舊唐書·李承傳》:“尋為 淮南西道 黜陟使,奏於 楚州 置 常豐堰 以禦海潮,屯田瘠鹵,歲收十倍,至今受其利。” 宋 陸遊 《甲申雨》詩:“ 山陰 泆湖二百歲,坐使膏腴成瘠鹵。”《明史·解缙傳》:“土田之高下不均,起科之輕重無别,膏腴而稅反輕,瘠鹵而稅反重。”

(2).指土地貧瘠硗薄。 清 陳确 《地脈論》:“地之氣,本於天而演於水者也……大抵疏達者肥美,壅滞者瘠鹵。” 清 曹寅 《東臯草堂記》:“其土瘠鹵,積糞不能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瘠鹵"是一個漢語複合詞,主要用于形容土地的貧瘠與不適宜耕種的狀态,具體含義如下:

  1. 核心詞義:

    • 瘠: 指土地不肥沃、缺少養分、生産力低下。
    • 鹵: 指鹽堿地,土壤中含有過高的鹽分和堿分,不利于大多數作物生長。
    • 瘠鹵: 兩字組合,特指那些既貧瘠(缺乏有機質和養分)又鹽堿化(含鹽堿過高)的土地。這類土地通常非常不適合農業生産,是低産田或無法耕種的荒地。
  2. 出處與典籍應用:

    •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已有使用,常用來描述自然環境惡劣、難以墾殖的土地。例如,在描述某些地區地理狀況或感歎民生艱難、缺乏良田時使用。
    • 如《尚書·禹貢》中雖未直接出現“瘠鹵”一詞,但後世注疏或相關地理著作在描述類似土質時可能引用此概念。更直接的記載可見于曆代農書、地方志或文人描述土地狀況的文章中。
  3. 近義詞與相關概念:

    • 近義詞: 不毛之地、斥鹵、硗薄、貧瘠、荒蕪。
    • 反義詞: 沃土、膏腴、良田、肥美。
  4. 現代理解與應用:

    • 在現代漢語中,“瘠鹵”一詞的使用頻率不高,屬于書面語或特定領域(如曆史、地理、農業史研究)用語。
    • 其含義清晰,即指鹽堿化且貧瘠的土地,是土地退化的一種表現。理解該詞有助于認識曆史上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某些地區自然環境的特點。

引用來源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瘠鹵”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瘠薄的鹽堿地
    指土壤鹽分含量高且肥力低下的土地,這類土地通常難以耕種。例如《舊唐書》記載李承在楚州修建常豐堰後,将原本的“瘠鹵”改造成高産田。

  2. 泛指貧瘠硗薄的土地
    強調土地整體貧瘠、不肥沃的狀态。如陸遊詩中描述山陰泆湖周邊土地從肥沃變為“瘠鹵”。


二、詞源與用法


注意

部分資料(如)将其誤釋為“形容人或動物病弱”,但權威典籍及主流詞典均未收錄此義項,建議以土地相關的釋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保媒報曉補釘柴瘠朝晩屮稾垂問垂耀炊箒翠籠蹙蹐錯缪搭脈點號厎慎短語恩寄發蒙啟滞反傷奮軋分赀革舊鼎新光濟叟鹳鷒鹖雀護軍使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蔣生徑矯笑金敦卷甲韬戈看大流叩咨贶遺連席羅地鹵汁冥觀明兩敏口撓混排打品綠迫切陳詞乾裂乞米青原鋭精如解倒懸三龜蝕既失侶雙足重繭松開松雪宿威忘齒交溫麗溪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