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禅授的意思、禅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禅授的解釋

猶禅讓。以帝位讓人。 唐 劉知幾 《史通·疑古》:“《汲冢瑣語》雲:‘ 舜 放 堯 於 平陽 。’而書雲某地有城以囚 堯 為號。識者憑斯異説,頗以禪授為疑。” 清 恽敬 《<李氏三忠事迹考證>書後》:“ 可望 邀 秦王封 先發難,大罪一…… 馬吉翔 等謀畫 堯 舜 禪授圖,大罪四;改國號,易印文,大罪五。”參見“ 禪讓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禅授(shàn shòu)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含義指君主将帝位讓給賢能之人,是一種非血緣傳承的政權交接方式。其核心在于“讓位”的主動性與“授予”的儀式性,強調以和平、自願的形式完成最高權力的轉移。以下從詞典釋義、構成解析、曆史背景及現代用法進行詳細說明:


一、詞典釋義與詞源

  1. 基本釋義

    禅授指帝王主動将統治權讓予他人,尤指讓位于德才兼備者,而非傳位于子孫。這一行為被視為理想化的政權更疊模式,體現“天下為公”的政治理念。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卷3第27頁。

  2. 詞素解析

    • 禅(shàn):本義為“祭祀土地”,引申為“讓出帝位”。《說文解字》釋:“禅,祭天也”,後特指君主讓位。
    • 授(shòu):意為“給予”“交付”,強調權力的主動轉移。

      二字組合後,“禅”側重讓位行為,“授”側重權力授予的儀式性,共同構成政權和平交接的完整過程。


二、曆史背景與經典用例

禅授制度源于中國上古傳說,以堯、舜、禹的“禅讓”為典範:

關鍵特征:禅授強調受讓者需具備德行與能力(如舜“孝感天地”,禹治水有功),且過程需經部落聯盟推舉、祭祀儀式等程式,非帝王個人可獨斷。


三、與現代術語“禅讓”的辨析

“禅授”與“禅讓”常被混用,但存在細微差異:


四、現代用法與引申義

當代語境中,“禅授”主要用于:

  1. 曆史研究:指代上古禅讓制度,或後世仿效的讓位行為(如王莽篡漢前曾假托禅授)。
  2. 文化象征:成為“公天下”理想的符號,常見于政治哲學讨論。
  3. 文學修辭:比喻非血緣的權力交接(如“企業禅授于職業經理人”),但此用法較少見。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史記·五帝本紀》,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呂思勉《中國制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論禅讓制度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禅授”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án shòu,其含義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語境判斷:


1. 主要含義:禅讓帝位

根據多數權威來源(、、、),“禅授”指古代帝王通過禅讓制度将帝位傳給他人,即“以帝位讓人”。


2. 次要含義:禅宗式傳授

少數來源(如)提到“禅授”可引申為通過默契和悟性傳授深奧知識,與佛教禅宗相關。


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通》《汲冢瑣語》等古籍(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标顯别作良圖畢雨箕風不容置喙長矛陳米吃不得侈欲待釁帝業蕫蓈斷句法燭峯嶺風散鳳翥龍骧浮雲蔽日鬼怪詭數漢帝韓魏後來居上趼足解免警候進退觸籓激素就上急足兩閨煉句蒙葺謬登拏把内妹妮子清道旗瓊劄雀忭柔槳山雞映水稍殺十二經守庚申首官説公案碎心裂膽堂皇富麗塘上行唐突體素彤彤彤闱遺使汙下飨福小德戲薄隙讐攜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