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死心的意思、死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死心的解釋

(1) [drop the idea forever]∶不再寄托希望;斷了念頭

當他倆把地堡都打完了,敵人還不死心的從後面房頂上往這裡打槍,不過那已無用了。——劉白羽《為祖國而戰》

(2) [do sth.with all one's heart]∶盡心

死心社稷

(3) [devotion]∶效死之心

詳細解釋

(1).效死之心。《戰國策·趙策四》:“今太子走,諸善太子者,皆有死心。”

(2).竭誠盡心。《後漢書·陳蕃傳》:“﹝ 李膺 等﹞正身無玷,死心社稷。”

(3).謂下最後決心。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一:“ 唐宣宗 朝, 日本國 王子入貢,善圍棋。帝令待詔 顧師言 與之對手…… 師言 懼辱君命,汗手死心,始敢落指。”

(4).斷絕意念。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三折:“不死心想着舊情,他将我……厮欽厮敬。” 清 恽敬 《與秦省吾書》:“此事如參禪,必須死心,方有進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死心”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釋義

指徹底放棄某種念頭或希望,不再抱有期待。常用于描述情感、計劃或執念的終結,帶有“斷絕念想、不再掙紮”的意味。例如:“他屢次被拒絕後終于死心了。”

二、使用場景

  1. 情感層面:形容對感情、關系的絕望(如“對背叛的伴侶死心”);
  2. 目标追求:指放棄難以實現的計劃(如“對考名校死心了”);
  3. 日常語境:表達對某人固執行為的無奈(如“勸不動他,我死心了”)。

三、心理機制

從心理學角度,死心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通過切斷期待避免持續失望,但也可能伴隨消極情緒,需注意心理調節。

四、近義與反義

五、使用注意

該詞多用于口語,書面表達中可根據語境替換為更中性的“放棄”。在安慰他人時需謹慎使用,可能帶有較強情感沖擊。

例如在句子“她死心塌地跟隨”中,“死心”衍生為“堅定不移”的褒義,但現代用法中更多保留消極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死心

死心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完全放棄、心灰意冷。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死:部首為歹(dǎi),筆畫數為四畫。

心:部首為心(xīn),筆畫數為四畫。

來源:

死心一詞來源于古代典籍《莊子·外篇·秋水》:“犢處尊也,魚處官也,是遊是止,是死是生,是固是亟,時目謂之變者也。故緻虛至靜,守一修将矣。故可以為始。終亦已矣,履無殃,在無過。可以為成。湯死求水,不若封侯。其于道也,可見已。”這裡的“是死是生”一詞,後來演變為了現代的“死心”。

繁體:

《死心》的繁體字為「死心」,部首和筆畫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死心》的字形稍有不同,如《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字形為「」,字形呈方形,上部為「」,下部為「心」。

例句:

1. 他被這次失敗打擊得徹底死心了。

2. 她經曆了太多失望,對未來已經徹底死心了。

組詞:

死心狀、死心塌地、死心搭地、死心病、反複無常志死心落地。

近義詞:

放棄、絕望、絕情、絕處逢生。

反義詞:

堅持、執著、不屈不撓、務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