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苻蓠的意思、苻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苻蓠的解釋

(1).蒲草名。莖可編席。《爾雅·釋草》:“莞,苻蘺,其上蒚。” 郭璞 注:“今西方人呼蒲為莞蒲;蒚謂其頭臺首也。今 江 東謂之苻蘺。西方亦名蒲。中莖為蒚,用之為席。”《詩·小雅·斯幹》“下莞上簟,乃安斯寝” 孔穎達 疏引《本草》曰:“白蒲一名苻蘺, 楚 謂之莞蒲。”

(2).白芷之别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苻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植物名(蒲草類)

  1. 基本定義
    苻蓠指一種蒲草類植物,莖稈可用于編織席子,古代文獻中常與“莞”并稱。例如《爾雅·釋草》記載:“莞,苻蓠,其上蒚”,郭璞注稱其莖稈可制席,江東地區稱其為苻蓠。

  2. 别名與用途
    又名“莞蒲”,在《詩經》等典籍中與“簟”(竹席)并提,用于描述古代寝具材質。


二、中藥名(白芷别名)

  1. 藥用特性
    苻蓠是中藥“白芷”的别稱,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祛風燥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等功效。

  2. 臨床應用

    • 外感風寒:配伍防風、羌活等,緩解頭痛鼻塞。
    • 陽明頭痛與鼻淵:善通鼻竅,常用于治療齒痛、鼻窦炎等。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爾雅》《本草綱目》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苻蓠》是一個古漢字詞,意思是蘆葦的莖。它的拆分部首是草木,筆畫數為12。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使用的時候是用于形容蘆葦的莖部。 在繁體字中,苻蓠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苻蓠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但是具體寫法我這裡暫時沒有相關資料。 以下是苻蓠的例句: 1. 池塘裡的苻蓠隨風搖曳。 2. 清澈的水中生長着一叢苻蓠。 苻蓠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暫時我這裡沒有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