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禮典的意思、禮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禮典的解釋

(1).禮法。《周禮·天官·大宰》:“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晉書·阮籍傳》:“ 楷 曰:‘ 阮籍 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軌儀自居。’”《北史·張晏之傳》:“幼孤,有至性,為母 鄭氏 教誨,動依禮典。”

(2).猶禮文。指《周禮》、《儀禮》、《禮記》一類禮書。《後漢書·鄭玄傳》:“案之禮典,便合傳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隱》:“又蠶蟹鄙諺,貍首淫哇,苟可箴戒,載於禮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禮典"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漢語大辭典》将其界定為"記載禮儀制度的典籍",該詞由"禮"與"典"兩個語素構成:"禮"指社會交往中形成的規範體系,"典"則指具有權威性的文獻記錄。從《周禮》《儀禮》《禮記》三部儒家經典來看,禮典在先秦時期已形成系統記載宗法制度、祭祀規範、婚喪儀式的文本體系。

中國社科院《古代禮制研究》指出,禮典具有雙重屬性:既是規範現實禮儀的實操指南,又是承載"禮治"思想的哲學載體。如《禮記·曲禮》所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既體現等級制度,又包含維系社會秩序的政治智慧。現代學者王力在《古代漢語》中強調,研究禮典需注意其隨着朝代更疊産生的流變,唐代《開元禮》、明代《大明集禮》等典籍,均在繼承中發展出符合時代特征的禮儀體系。

從語言學角度分析,"禮典"一詞在構詞法上屬于并列式合成詞,《辭源》将其訓釋為"禮法典籍",凸顯其作為制度規範與文獻載體的雙重功能。當代《中華禮儀大辭典》特别指出,禮典不僅包含成文法典,還涵蓋滲透于冠婚喪祭等民俗活動中的非成文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禮典”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綜合多個權威來源信息:

一、核心釋義

  1. 禮法
    指古代社會規範人際關系的禮儀制度與行為準則。

    • 古籍例證:《周禮·天官·大宰》記載“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強調禮典在治國安邦中的作用。
    • 曆史記載:《晉書·阮籍傳》提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體現禮典作為世俗規範的特點。
  2. 禮文(禮書)
    特指《周禮》《儀禮》《禮記》等儒家經典禮學著作。

    • 文獻依據: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稱“苟可箴戒,載于禮典”,指禮書承載教化功能。
    • 現代應用:如“APEC國禮典藏版”中的“禮典”引申為禮儀文化的象征。

二、延伸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周禮》《晉書》等文獻,或查閱、5、6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嗷嗷碧澄禀學才敏赪顔車轵床帷錯镂當做道謝點球決勝法洞醉防吏房木芳芷諷意附骨之疽關訪駭慌寒吟悔過僭名尖俏賤同戒訓雞鹿塞警絶寄治巨苽俊廚顧及隽軌克終枯魚銜索曆閱路塞夢破杪颠廟食鳴野食蘋孽債拟聖剖散菩薩心腸秋後算賬尚齒繩趨尺步奢遮食菜事魔十裡鼻石麻貪惰銅鬥兒家緣通解卧褥香爐五鬥折腰相齒香字嫺靜喜快希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