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采集并進獻民間詩歌。《禮記·王制》:“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 鄭玄 注:“陳詩,謂采其詩而視之。” 孔穎達 疏:“此謂王巡守見諸侯畢,乃命其方諸侯大師是掌樂之官,各陳其國風之詩,以觀其政令之善惡。” 南朝 宋 顔延之 《應诏觀北湖田收》詩:“觀風久有作,陳詩愧未妍。” 唐 王維 《和仆射晉公扈從溫湯》:“司諫方無闕,陳詩且未工。”
(2).指獻上詩文。 ********* 《贈吉田某從征》詩之一:“君行倘向 遼陽 過,為我陳詩吊戰場。”
"陳詩"在漢語詞典中有兩層核心釋義:
一、動詞性短語,指呈獻詩作。《漢語大詞典》解釋為"進獻詩篇",源于古代臣子通過獻詩諷谏的禮制。如《禮記·王制》載"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即周代采詩官通過收集民間歌謠體察民情。此用法特指《詩經》收錄前的詩歌整理過程,《漢書·藝文志》佐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的文獻傳統。
二、名詞性指代,包含雙重含義:
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保留古義項,現代多用于文學研究領域。實際應用中需結合語境辨别,如"陳詩辨志"取古禮制義,"品讀陳詩"多指向陳子昂作品。
“陳詩”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采集并進獻民間詩歌
源自《禮記·王制》中的記載:“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指古代帝王通過采集民間詩歌來觀察社會風俗與政令得失。這一行為具有政治監察功能,如《禮記》鄭玄注提到“采其詩而視之”,孔穎達疏進一步說明這是諸侯國向中央彙報民情的方式。
指獻上詩文
廣義上可表示向他人呈獻詩文作品,如郁達夫在《贈吉田某從征》中寫道:“為我陳詩吊戰場”。
部分資料(如)提到“陳詩”指唐代陳子昂的詩作或“陳舊的詩文”,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引申或誤傳,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禮記》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阿僧祇白土班布背帶褲北京話邊燧比例失調豳奏筆下超生殘略草間杈枒茶園春府陡度獨門敦谕風會風騎伏祠服降該頁無法顯示鴻池胡葭活字本交扇晶熒酒廠九天镌改攫齧峻層闿朗克辰了不相屬亮通通瞀瞀泥鳅脊盤錯盤渦牆茨青油幕七五三七緵布容裕三男兩女沙麓少偶試文蜀山松蒿騰跚挑得籃裡便是菜頭目豚耳望洋而歎危冠銜聯憸言襲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