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治國。《鹖冠子·天則》:“夫裁衣而知擇其工,裁國而知索其人,此固世之所公哉。”
“裁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裁國”意為治理國家,其中“裁”在此處引申為處理、治理之意,“國”即國家。該詞通過類比裁衣需選良工,強調治國需擇賢才的核心理念。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戰國時期典籍《鹖冠子·天則》:“夫裁衣而知擇其工,裁國而知索其人,此固世之所公哉。” 以裁衣需工匠的精準,比喻治國需選拔合適人才,體現古代政治智慧。
3. 構詞與詞義解析
4. 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讨論。其核心思想(如治國需重視人才)仍具現實意義。
“裁國”以裁衣為喻,強調治國需知人善任,是古代政治哲學的凝練表達。如需進一步探讨其曆史背景,可參考《鹖冠子》相關研究。
裁國,是一個漢語詞語,含義是指分裂或切割國家的疆土。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國家被拆分成多個獨立的國家或地區的情況。
裁國的部首是衣(衣服),它是由“衣”字放在左邊組成的。裁國的總筆畫數是10畫。
裁國一詞可追溯至古代漢語,它的意思和用法至少可以追溯到《左傳·文公二十一年》的記載。在繁體字中,裁國的寫法是「裁國」。
在古代,裁國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早期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都是以衣為部首,放在左邊,右邊則是“國”字。
1. 在曆史上,有很多國家因為各種原因而裁國。 2. 戰争和政治動亂往往是導緻國家裁國的主要原因。
組詞:國家、分裂、疆土。
近義詞:分國、分封、分割。
反義詞:統一、合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