痌癏在抱的意思、痌癏在抱的詳細解釋
痌癏在抱的解釋
《清史稿·仁宗紀》:“朕痌癏在抱,每直省報災,無不立霈恩施,多方賑恤。”
詞語分解
- 痌癏的解釋 猶痌瘝。謂關懷人民疾苦。 宋 蘇轼 《送張天覺得山字》詩:“餘光入巖石,神草出茅菅……祝君如此草,為民已痌癏。”按,癏,一本作“ 瘝 ”。 清 黃宗羲 《子劉子行狀》上:“陛下留心民瘼,惻然痌癏。
- 抱的解釋 抱 à 用手臂圍住:擁抱。抱小孩兒。合抱。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進取)。 圍繞,環繞:山環水抱。抱廈(房屋前面加出來的門廊,亦指後面毗連的小房子)。 胸懷願望,志向:抱負。 心裡存着,懷有:抱怨。抱
網絡擴展解釋
“痌瘝在抱”是一個褒義成語,常用于形容心系百姓疾苦的執政者或仁人志士。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讀音與釋義
- 拼音:tōng guānzài bào(注:部分文獻标注為“zào bào”,但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均采用“zài bào”)。
- 釋義:“痌瘝”指病痛,引申為民間疾苦;“在抱”即放在心中。整體意為将百姓的苦難時刻牽挂于心,體現深切關懷。
2. 出處與演變
- 最早可追溯至《尚書·康诰》中的“恫瘝乃身”(“恫瘝”同“痌瘝”),意為将百姓疾苦視為自身病痛。
- 清代文獻中廣泛使用,如馮桂芬《與許撫部書》強調官員需有“痌瘝在抱”的責任感,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則用此詞諷刺僞善者。
3. 用法與語境
- 適用對象:多用于描述統治者、官員或慈善人士。
- 感情色彩:褒義,強調對民衆的真切關懷。
- 例句:“他深入災區時痌瘝在抱的神情,令民衆動容。”
4. 相關擴展
- 近義表達:民胞物與、己饑己溺。
- 反義概念:漠不關心、屍位素餐。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曆史用例或語義演變,可參考《尚書》原文或清代文學作品的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痌癏在抱
痌癏在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病重垂危。痌癏在抱四個字的部首分别是疒、癶、爪和手,總計有21畫。該詞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古時候的一個常用詞彙。
在繁體字中,痌癏在抱的寫法為痌癘在報。繁體字是指在字形上相對于簡體字有一定變化的漢字形式,主要在中國台灣地區和香港使用。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痌癏在抱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痌癘在報。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寫法。
這個詞語的使用例句可以是:“醫生告訴我們,爺爺的病情痌癏在抱,要立即住院治療。”
與痌癏在抱相近的詞語包括:病笃、垂危、危重等。這些詞語都表達了病情嚴重,情況危急的意思。
反義詞則是與痌癏在抱的含義相反的詞語,如痊愈、康複等。這些詞語表示病情好轉,病人逐漸恢複健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