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rop the idea forever]∶不再寄托希望;断了念头
当他俩把地堡都打完了,敌人还不死心的从后面房顶上往这里打枪,不过那已无用了。——刘白羽《为祖国而战》
(2) [do sth.with all one's heart]∶尽心
死心社稷
(3) [devotion]∶效死之心
(1).效死之心。《战国策·赵策四》:“今太子走,诸善太子者,皆有死心。”
(2).竭诚尽心。《后汉书·陈蕃传》:“﹝ 李膺 等﹞正身无玷,死心社稷。”
(3).谓下最后决心。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 唐宣宗 朝, 日本国 王子入贡,善围棋。帝令待詔 顾师言 与之对手…… 师言 惧辱君命,汗手死心,始敢落指。”
(4).断绝意念。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不死心想着旧情,他将我……厮钦厮敬。” 清 恽敬 《与秦省吾书》:“此事如参禪,必须死心,方有进步。”
“死心”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包含以下含义和用法:
指彻底放弃某种念头或希望,不再抱有期待。常用于描述情感、计划或执念的终结,带有“断绝念想、不再挣扎”的意味。例如:“他屡次被拒绝后终于死心了。”
从心理学角度,死心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切断期待避免持续失望,但也可能伴随消极情绪,需注意心理调节。
该词多用于口语,书面表达中可根据语境替换为更中性的“放弃”。在安慰他人时需谨慎使用,可能带有较强情感冲击。
例如在句子“她死心塌地跟随”中,“死心”衍生为“坚定不移”的褒义,但现代用法中更多保留消极含义。
死心是一个汉字词汇,意为完全放弃、心灰意冷。
拆分部首和笔画:
死:部首为歹(dǎi),笔画数为四画。
心:部首为心(xīn),笔画数为四画。
来源:
死心一词来源于古代典籍《庄子·外篇·秋水》:“犊处尊也,鱼处官也,是游是止,是死是生,是固是亟,时目谓之变者也。故致虚至静,守一修将矣。故可以为始。终亦已矣,履无殃,在无过。可以为成。汤死求水,不若封侯。其于道也,可见已。”这里的“是死是生”一词,后来演变为了现代的“死心”。
繁体:
《死心》的繁体字为「死心」,部首和笔画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死心》的字形稍有不同,如《康熙字典》中记载的字形为「」,字形呈方形,上部为「」,下部为「心」。
例句:
1. 他被这次失败打击得彻底死心了。
2. 她经历了太多失望,对未来已经彻底死心了。
组词:
死心状、死心塌地、死心搭地、死心病、反复无常志死心落地。
近义词:
放弃、绝望、绝情、绝处逢生。
反义词:
坚持、执著、不屈不挠、务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