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監納的意思、監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監納的解釋

監督交納。《隋書·酷吏傳·燕榮》:“於是遣 弘嗣 監納倉粟。”《舊五代史·周書·世宗紀一》:“﹝ 顯德 元年﹞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軍 孟漢卿 賜死,坐監納厚取耗餘也。”《宋史·職官志五》:“司農寺…… 乾道 二年,詔糧綱有欠,從本寺斷遣監納,情理重者,大理寺推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監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監督收納或監督繳納。它通常用于描述在特定流程或事務中,由專人負責監督、管理物品或款項的接收、收納或繳納過程,以确保其合規、準确和完整。

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如下:

  1. 詞義解析:

    • 監 (jiān): 本義為“察看”,引申為“監督”、“管理”、“督察”。在此詞中,強調對過程的監視、督促和管理職責。
    • 納 (nà): 本義為“絲被水浸濕”,引申為“收入”、“接受”、“放進”、“交付”、“繳納”。在此詞中,主要指物品、錢財等的接收、收納或上繳行為。
    • 組合義: “監”修飾“納”,表示“納”這個動作是在監督之下進行的。因此,“監納”整體指在監督之下完成接收、收納或繳納的行為。
  2. 詞性: 動詞。

  3. 結構: 聯合式合成詞(動詞+動詞)。

  4. 用法與語境:

    • “監納”常用于較為正式或官方的語境,特别是在涉及財務、物資管理、稅收、貢賦等需要确保流程透明和準确無誤的場合。
    • 它強調了對“納”這一環節的監管責任,通常暗示存在一個監管者或監管機制。
    • 示例:
      • 古代官府中,常有官員負責“監納”賦稅,确保稅款如數上繳國庫。
      • 在倉庫管理中,需有人“監納”入庫物資,核對數量與質量。
      • 某些儀式或活動中,對捐贈物品的接收也需要專人“監納”,登記造冊。
  5. 近義詞: 監督收納、監管繳納、督察接收、督辦繳納。

  6. 辨析:

    • 收納: 僅指接收并存放。
    • 繳納: 僅指履行義務上交(錢或物)。
    • 監納: 在“收納”或“繳納”之上增加了“監督”的職責,更強調過程的受控性和責任性。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監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

一、基本含義與來源

1. 監督交納
這是“監納”最常見的含義,指對財物或物資的收繳過程進行監督。例如:

2.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在《宋史·職官志》中,“監納”與糧綱(糧食運輸)相關,涉及對稅收或物資運輸的稽查管理。

二、其他可能的解釋

1. 成語引申義(需謹慎看待)
極少數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監守自盜”,即表面上自我監督,實則暗中謀私。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誤傳或現代衍生義。

三、總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隋書》《舊五代史》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暴尩不以辭害志昌明丑态畢露窗闆觸目警心辍才翠黃彈歌大閲點墨洞究堕突匪妓各半官俸貫天寒乏和熟華侈黃苞黃陵廟件數傑表金谷酒數謹憲客死了解情況聯句料民力度栗玉花籠絆馬奶芒鞵眉彎美澤面面相觑犬雞全始全終取當軀幹柔肕沈擱士氓誓師十字軍雙彎蜀國弦隨衙獺祭魚田捐天災梯亂痛癏團衫慰誘鮮服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