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斯文的意思、斯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斯文的解釋

(1) [culture or intellectual]∶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refined;gentle]∶溫文爾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詳細解釋

(1).指禮樂教化、典章制度。《論語·子罕》:“天之将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漢書·叙傳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憲章六學,統壹聖真。” 唐 韓愈 《故江南西道觀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王公神道碑銘》:“生人之治,本乎斯文。” 清 黃遵憲 《石川鴻齋偕僧來谒》詩:“斯文一脈比傳燈,亦賴儒僧延不墜。”

(2).特指文學。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序》:“降及 建安 , 曹公 父子篤好斯文。”

(3).儒士;文人。《後漢書·應劭傳》:“夫覩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 唐 杜甫 《壯遊》詩:“斯文 崔 魏 徒,以我似 班 揚 。”《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既然如此,必是斯文,請來相見何礙。” 錢锺書 《貓》:“經過幾番盤算,他想先動手著作,一來表示自己并非假充斯文,再者著作也可以做官。”

(4).此文;此詩。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後之覽者,亦将有感於斯文。” 宋 蘇轼 《石鼓歌》:“何人作頌比《嵩高》,萬古斯文齊《岣嶁》。”

(5).文雅。 元 關漢卿 《五侯宴》第三折:“一生村魯,不尚斯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相公説得,老漢就説不得;今日偏要假斯文,説他一回。” 梁斌 《紅旗譜》四一:“她斯文禮貌地倒了兩杯茶,一杯放在 江濤 面前,一杯放在 嘉慶 面前。”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斯文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斯文”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了古籍、詞義演變及現代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文化或文人
    原指禮樂制度、文化傳承,後引申為知識分子群體。例如《論語·子罕》中“天之将喪斯文也”,即指周代的禮樂文化。杜甫詩句“斯文崔魏徒”中的“斯文”也代指文人。

  2. 文雅、有修養
    形容人舉止得體、溫文爾雅,如“故作斯文”“斯文模樣”等表達。朱熹進一步指出,斯文不僅指上層人士的禮儀,更包含普通人的人格修養。

二、詞源與演變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典型用法示例

  1. 名詞用法:
    • “斯文掃地”指文化或文人尊嚴喪失。
    • “敬重斯文”表示對知識分子的尊重。
  2. 形容詞用法:
    • “他舉止斯文”形容人彬彬有禮。
    • “斯文敗類”則是反諷表面文雅、品行不端者(需結合語境判斷)。

五、現代語境延伸

如今“斯文”更側重形容氣質,如“斯文眼鏡”“說話斯文”,強調溫和、不張揚的特質。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斯文

《斯文》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有教養、有修養、有文化的品質。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文(wen2)和斤(jin1),總共有13個筆畫。

這個詞語最早來源于古代《詩經》中的一首詩,“斯文君子,無腥無臭。”這裡的“斯文”意為有教養的紳士。後來,這個詞開始用來描述人的修養和素質。

在繁體字中,《斯文》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如今有所不同。例如,《斯文》在古漢字中的寫法為“斯文”,字形更加簡潔。這是因為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變以適應書寫工具的改變。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斯文》的用法:

其他與《斯文》相關的詞彙包括:文雅、涵養、風度。這些詞語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有文化修養的特質。

而與《斯文》相對的詞語則有:粗俗、無禮、教養不良等。這些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缺乏文化修養的表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