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eeward]∶風所吹向的那個方向
不要在下風的方向救火,那太危險了
(2)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比喻處于下位,卑位
(1).風所吹向的那一方。《孫子·火攻》:“火發上風,無攻下風。”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靈鳳振響於朝陽,未有惠物之益,而莫不澄聽於下風焉。”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松之有利於世者甚博……其根皮食之膚革香,久則香聞下風數十步外。” 清 李漁 《蜃中樓·望洋》:“又何曾嘗看些碗旁邊瓊漿滋味,聞着些下風頭溫香氣息。”
(2).比喻處于下位,卑位。有時作謙辭。《左傳·僖公十五年》:“ 晉 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後土而戴皇天,皇天後土,實聞君之言,羣臣敢在下風。’”《南齊書·安陸昭王緬傳》:“ 竟陵王 子良 與 緬 書曰:‘竊承下風,數十年來未有此政。’” 宋 葉適 《樂清縣學三賢祠堂記》:“自 紹興 庚辰至 乾道 辛卯,公名節為世第一,士無不趨下風者。” 明 李東陽 《懷麓堂詩話》:“ 唐 詩類有委曲可喜之處,惟 杜子美 頓挫起伏變化不測,可駭可愕,蓋其音響與格律正相稱,回視諸作,皆在下風。”
“下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自然現象
指風所吹向的方向。例如在救火時,處于下風方向可能因火勢蔓延而危險。
引申比喻
比喻在競争、較量或地位中處于不利或弱勢的一方。如“甘拜下風”表示承認自己不如對方。
“下風”既描述自然風向,又隱喻地位或形勢的劣勢,常見于古籍和現代語境。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下風是一個成語,表示處于不利或劣勢的位置,比喻在某種比較、較量中處于相對較弱或較差的地位。
下風拆分為“一”、“二”、“口”和“風”四個部首,總共有10個筆畫。
下風最早出現在《晉書·劉波傳》中,并被後人廣泛使用。
下風
在古時候,下風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沿用至今。
1. 這場比賽中,我們的隊伍明顯處于下風。
2. 在競争中,如果一方技術和實力都不如對手,就會陷入下風。
1. 勝下風:表示在較量中占據上風、占優勢。
2. 下風範:表示處于劣勢地位的模樣。
3. 處在下風:表示被對方占據上風。
不如、立于不敵
上風、優勢、勝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