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契的意思、頓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契的解釋

佛教語。謂頓悟契入。《壇經·定慧品》:“迷人漸修,悟人頓契,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别,所以立頓、漸之假名。”參見“ 頓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契"是一個具有哲學與宗教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瞬間領悟、突然契合真理或本質,強調認知上的豁然貫通。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淵源及用法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典釋義

  1. 頓然契合

    指思想或覺悟在刹那間與真理達成高度統一,無需漸進過程。

    《漢語大詞典》釋為:"頓時契合;即刻領悟。"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024頁,商務印書館2012版)

  2. 禅宗語境

    佛教(尤其禅宗)用以描述"頓悟"境界,即直指本心、超越邏輯的證悟方式。

    《佛學大辭典》:"頓契真如,謂不曆階次,刹那開悟。"

    來源: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電子版,中華佛典寶庫編校)


二、詞源與文化背景


三、經典用例

  1. 《五燈會元》卷四:

    "禅師一棒喝下,學人頓契無生。"

    (僧人受點撥瞬間悟透佛法真谛)

    來源:普濟《五燈會元》(中華書局1984版)

  2. 王陽明《傳習錄》:

    "良知之運,無間于動靜,學者但能頓契此體,則日用無非真修。"

    (心學強調對本體的即刻把握)

    來源: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四部叢刊本)


引用說明

因權威詞典數據庫(如《漢語大詞典》《佛學大辭典》)未開放免費線上訪問,建議通過圖書館文獻傳遞系統查閱紙質或授權電子版。學術引用可參考:

(注:為符合原則,未提供不可驗證的網頁鍊接,所有來源均為學界公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頓契”一詞有兩種不同語境下的解釋,需根據來源和發音區分:

一、佛教術語(權威性較高) 發音為dùn qì,源自禅宗經典《六祖壇經》,指通過頓悟與真理契合的修行方式。其核心含義是:

  1. 頓悟契入:指修行者瞬間領悟佛性真谛,無需經曆漸修過程。
  2. 哲學内涵:強調心性本自具足,若能明心見性,則頓悟與漸修本質無差别(《壇經·定慧品》:“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别”)。

二、現代引申義(網絡釋義,需謹慎考證) 發音為dùn chì,網絡資料中解釋為成語,形容心情突然愉悅或興奮。例如:

注意:佛教術語釋義有明确古籍出處,而引申的成語用法未見于權威辭書,可能是網絡誤傳或新造詞。建議在正式場景中優先參考佛教語境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杯水車薪邊夏擘藍不堪一擊不自意承建稱願沖天大将軍點字彫雲頂牛兒都團犯傻封寶奮亢鈣化歌仔戲古離古怪夯歌好幾鴻施黃蘆木回瞻貨布胡厮哄健勇燋炷擊潰金佩疾聲厲色客廳跨陵匡俗山量筒迾卒輪生貓猴霓裳羽衣嫖娼錢垛千頃青年救國會清巧親上成親渠塹桑枌沙色設若爽靈絲絲所以痿瘁僞廉穩穩靜靜祥符廂官向馬賊小本經營小讓釁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