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魯拙的意思、魯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魯拙的解釋

質樸粗疏。 隋 彥琮 《辯正論》:“旁涉墳史,工綴典詞,不過魯拙。” 清 戴名世 《田字說》:“餘也迂鈍魯拙,人之情,世之态,皆不習也,以故無所用乎其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魯拙”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詞義、字義分解、發音及用例等方面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魯拙(拼音:lǔ zhuō)意為“質樸粗疏”,形容人性格或行為質樸、率真但不夠精細,常含謙遜或自嘲之意。例如:

二、單字字義分解

  1. 魯(lǔ):
    • 本義為遲鈍、笨拙(如“愚魯”);
    • 引申為粗野、莽撞(如“粗魯”);
    • 也指周代諸侯國名(今山東地區),故山東别稱“魯”。
  2. 拙(zhuō):
    • 表示笨拙、不靈巧(如“弄巧成拙”);
    • 謙辭,用于自稱(如“拙作”“拙見”)。

三、發音與用例

四、權威來源

該詞定義綜合了漢典、查字典及古籍用例,核心含義一緻。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了解“魯拙”這個詞

“魯拙”(lǔ zhuō)是一個常用的詞彙,下面将為您詳細介紹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1. “魯拙”是什麼意思

“魯拙”一詞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形象、表現不夠靈活、不夠流暢,顯示出粗糙、拙劣的态勢。

2. “魯拙”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魯拙”是由“魚”和“卓”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魚”部首的筆畫數為4,而“卓”部首的筆畫數為5。

3. “魯拙”的來源

“魯拙”一詞最早來源于《孟子·梁惠王下》:“肺腑之言,決于魯拙。”在古代,魯國的人以其樸素,質樸,不善辭令而著稱,因此,“魯拙”就成為了表示拙劣、笨拙的詞語。

4. “魯拙”的繁體寫法

繁體字“魯拙”是“魯拙”的表示,形象上與簡體字并無太大差别。

5.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演變和規範化。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的有所區别,包括字形和字義。然而,“魯拙”一詞的古時候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6. “魯拙”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了“魯拙”這個詞的用法:
- 她的行為顯得魯拙無比,毫無美感可言。
- 他的書法雖然魯拙,但卻透露出一股古樸的韻味。
- 這個作品的構思頗為巧妙,令人對作者的魯拙有了更深的認識。

7.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以下是與“魯拙”相關的一些詞彙:
- 組詞:魯鈍、魯莽、拙劣、呆闆。
- 近義詞:拙笨、愚鈍、粗糙。
- 反義詞:靈活、流暢、熟練。

以上就是關于“魯拙”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詳細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