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斯文的意思、斯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斯文的解释

(1) [culture or intellectual]∶指文化或文人

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杨。—— 唐· 杜甫《壮游》

(2) [refined;gentle]∶温文尔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

详细解释

(1).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汉书·叙传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宪章六学,统壹圣真。” 唐 韩愈 《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王公神道碑铭》:“生人之治,本乎斯文。” 清 黄遵宪 《石川鸿斋偕僧来谒》诗:“斯文一脉比传灯,亦赖儒僧延不坠。”

(2).特指文学。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降及 建安 , 曹公 父子篤好斯文。”

(3).儒士;文人。《后汉书·应劭传》:“夫覩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唐 杜甫 《壮游》诗:“斯文 崔 魏 徒,以我似 班 扬 。”《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既然如此,必是斯文,请来相见何碍。” 钱锺书 《猫》:“经过几番盘算,他想先动手著作,一来表示自己并非假充斯文,再者著作也可以做官。”

(4).此文;此诗。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於斯文。” 宋 苏轼 《石鼓歌》:“何人作颂比《嵩高》,万古斯文齐《岣嶁》。”

(5).文雅。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一生村鲁,不尚斯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相公説得,老汉就説不得;今日偏要假斯文,説他一回。” 梁斌 《红旗谱》四一:“她斯文礼貌地倒了两杯茶,一杯放在 江涛 面前,一杯放在 嘉庆 面前。”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斯文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斯文”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综合了古籍、词义演变及现代用法:

一、基本含义

  1. 文化或文人
    原指礼乐制度、文化传承,后引申为知识分子群体。例如《论语·子罕》中“天之将丧斯文也”,即指周代的礼乐文化。杜甫诗句“斯文崔魏徒”中的“斯文”也代指文人。

  2. 文雅、有修养
    形容人举止得体、温文尔雅,如“故作斯文”“斯文模样”等表达。朱熹进一步指出,斯文不仅指上层人士的礼仪,更包含普通人的人格修养。

二、词源与演变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典型用法示例

  1. 名词用法:
    • “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尊严丧失。
    • “敬重斯文”表示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2. 形容词用法:
    • “他举止斯文”形容人彬彬有礼。
    • “斯文败类”则是反讽表面文雅、品行不端者(需结合语境判断)。

五、现代语境延伸

如今“斯文”更侧重形容气质,如“斯文眼镜”“说话斯文”,强调温和、不张扬的特质。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斯文

《斯文》是一个汉语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有教养、有修养、有文化的品质。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为文(wen2)和斤(jin1),总共有13个笔画。

这个词语最早来源于古代《诗经》中的一首诗,“斯文君子,无腥无臭。”这里的“斯文”意为有教养的绅士。后来,这个词开始用来描述人的修养和素质。

在繁体字中,《斯文》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如今有所不同。例如,《斯文》在古汉字中的写法为“斯文”,字形更加简洁。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逐渐演变以适应书写工具的改变。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斯文》的用法:

其他与《斯文》相关的词汇包括:文雅、涵养、风度。这些词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有文化修养的特质。

而与《斯文》相对的词语则有:粗俗、无礼、教养不良等。这些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缺乏文化修养的表现。

别人正在浏览...

爱人以德八政綳场面鞭杻不遑枚举参领成均翅子垂花二门从妹道衔滇剧彫丧泛轴法要歌讽格杀弗论攻习孤寡归于壶关老甲邸枷镣茭白交怀揭竿阶职藉没金错今古进素絶世无双空投夸浮列叙灵车柳迳鸾翺凤翥伦次马豆眉端绵蕞莫逆南货娘子军殴击鸥闲庖霜前声囚梁辱没十二子帑簿天花体当投归微志问候无线电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