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的意思、分明的詳細解釋
分明的解釋
(1) [clearly]∶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plainly]∶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clearly demarcated]∶清楚地劃開界限
詳細解釋
(1).明确;清楚。《韓非子·守道》:“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衆不得暴寡。”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權》:“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後可以緻治。” 唐 元稹 《内狀詩寄楊白二員外》:“彤管内人書細膩,金奩禦印篆分明。”《水浒傳》第八六回:“前面行軍旗上,寫的分明:‘ 大遼 副統軍 賀重寳 。’” 峻青 《海嘯》第四章九:“以後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載,見了面也還仍然能記憶分明。”
(2).辨明。 漢 陸賈 《新語·辨惑》:“夫曲直之異形,白黑之異色,乃天下之易見也。然自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衆邪誤之矣。”《漢書·薛宣傳》:“即無其事,復封還記,得為君分明之。”《魏書·清河王怿傳》:“ 叉 黨人通直郎 宋維 希 叉 旨,告 懌 謀反,禁 懌 門下,訊問左右及朝貴,貴人分明,乃得雪釋焉。”
(3).明明;顯然。 南朝 梁武帝 《遊仙詩》:“委曲鳳臺日,分明柏寝事。” 唐 杜甫 《曆曆》詩:“歷歷 開元 事,分明在眼前。” 元 關漢卿 《窦娥冤》楔子:“嗨!這箇那裡是做媳婦,分明是賣與他一般。” 茅盾 《子夜》十五:“可是他那聲色俱厲的态度後面卻分明有點恐慌,有點畏縮。”
(4).明亮。 唐 元稹 《哭女樊》詩:“秋天浄緑月分明,何事 巴 猿不賸鳴。” 後蜀 歐陽炯 《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宋 黃庭堅 《登快閣》詩:“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5).光明磊落。 清 李漁 《蜃中樓·傳書》:“奴家豈不願同歸?隻是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隨你去呵,知者以為原配,不知者以為私奔。”
詞語分解
- 分的解釋 分 ē 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範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 由整體中取出或産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 由機構内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俷 )。 散,離:分裂。分離。分别。
- 明的解釋 明 í 亮,與“暗”相對:明亮。明媚。明淨。明鑒(a.明鏡;b.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c.明察)。明滅。明眸。明豔。明星。明珠暗投(喻懷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參加壞團夥,亦泛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 清
網絡擴展解釋
“分明”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清楚、明确
- 指事物界限清晰或态度明确,如“黑白分明”“愛憎分明”。
- 例:唐代元稹《内狀詩寄楊白二員外》中“金奩禦印篆分明”,形容印章字迹清晰可辨。
-
顯然、明明
- 作副詞時表示“顯然”,強調事實顯而易見。
- 例:“他分明朝你來的方向去的,你怎麼沒看見?”。
-
明确界限
- 指事物之間區分明确,如《韓非子·守道》提到“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調規則清晰的重要性。
二、其他延伸含義
- 明亮(較少用):如南朝梁武帝《遊仙詩》“分明柏寝事”,描述光線明亮。
- 簡單明了:如“這分明不對”,直接指出問題所在。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清楚、顯然、明确、明明。
- 反義詞:模糊、含混。
四、用法示例
- 形容詞:
“愛憎分明的态度讓人敬佩。”
- 副詞:
“他分明已解釋過,你卻未注意。”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6、8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明,是一個由"分"和"明"兩個字組合而成的成語,意為明顯、清楚。它的部首分别是刀(刅)和日,總筆畫數為8。分明是源于古時的漢字書寫,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代。
在繁體中,分明的寫法和簡體一緻,即「分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分明的構字法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在古漢字中,"分"字是由一刀斬成兩半的形狀,象征着劃分、割裂之意;而"明"字則是由太陽升起和月亮出現的圖形組成,表示事物清晰明了。
以下是分明的例句:
1. 他說話的意思很分明,不難理解。
2. 事實已經很分明地表明了問題的本質。
3. 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一目了然,分明不容置疑。
與分明相關的組詞有:分析、明确、明白、明顯等。
與分明近義的詞彙有:清楚、明确、明顯、明了等。
與分明反義的詞彙有:模糊、含糊、不明确、不清楚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