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定慧的意思、定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定慧的解釋

定學與慧學的并稱。定,禅定;慧,智慧。《法華經·序品》:“佛子定慧具足。” 唐 劉長卿 《送薛據宰涉縣》詩:“既将慕幽絶,兼欲看定慧。”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一:“古人念念在定慧,臨終安得而亂?今人念念在散亂,臨終安得而定?”參見“ 三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定慧是佛教核心術語,指“禅定”(定)與“智慧”(慧)的合稱,二者相輔相成,構成修行者解脫煩惱、證悟真理的根本方法。其釋義如下:

一、分釋字義

  1. 定(梵文 Samādhi)

    指心專注于一境而不散亂的精神狀态,又稱“止”。《佛學大辭典》解釋為“心住一境而不散亂”,是掃除雜念、凝聚心力的修行功夫。

  2. 慧(梵文 Prajñā)

    指洞察事物本質的智慧,又稱“觀”。《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定義為“通達事理,決斷疑念”的覺照能力,強調對佛法的深刻領悟。

二、合義與佛學内涵

“定慧”代表修行的兩大支柱:

三、典籍與權威釋義

  1. 《佛學常見詞彙》(釋如一編)

    明确“定”為“止心于一境不散亂”,“慧”為“通達事理斷除迷惑”,二者并稱“二足”,喻為解脫之雙翼。

  2. 《三藏法數》(明代佛學辭典)

    強調“因定發慧,因慧斷惑”,定慧兼備方可成就菩提。

四、文化應用

在禅宗語境中,“定慧等持”指定與慧的平衡修習。唐代僧人道宣在《續高僧傳》中評述:“非定無以生慧,非慧無以成定”,凸顯其不可分割性。


權威參考來源: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1922年)
  2. 釋如一《佛學常見詞彙》
  3. 中國佛教協會官網《漢傳佛教修學體系》
  4. 明代《三藏法數》
  5. 道宣《續高僧傳》
  6. 《六祖壇經》敦煌本

網絡擴展解釋

“定慧”是佛教核心概念,源自戒、定、慧“三學”體系,指禅定(定學)與智慧(慧學)的并稱,兩者相輔相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定與慧的關系

3.實踐意義

4.與“三學”的關聯

作為佛教三學(戒、定、慧)的核心組成部分,定慧與“戒”共同構成修行體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修持方法或經典依據,可參考《法華經》《壇經》等佛教典籍,或查閱中的擴展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暗點頭邦灋撥麷博深菜殽慚感暢辨刺蜚繡定估煩膩奉令負處漢臯佩汗絲槐南一夢荒馑華清池花押印建統诘明紀綱地謹按酒樓開通快遞雒常漫壑緬憶墨選末學膚受鞶帨袍澤丕的貧辛潛生騎乘旗開取勝輕軟情受覃轉雀頂讓價三考吏生蓍聲源誓言隨車談辭貪妬鐵線蓮通今僮史頹幽托寓萬語千言未了緣文案孔目文學作品侮罵小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