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歌頌的意思、歌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歌頌的解釋

(1) [magnify;sing in praises of]∶歌詠、頌揚[某一事物]

歌頌好人好事

自古以來,多少人就歌頌過它,贊美過它,把它作為崇高的品質的象征。——《松樹的風格》

(2) [chant]∶以歌曲或誦唱來頌揚或贊頌

歌頌勞模

詳細解釋

(1).歌唱《頌》詩。《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為之歌《頌》,曰:‘至矣哉!’” 杜預 注:“《頌》者,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後謂用詩歌頌揚,亦泛謂用言語文字贊美。《後漢書·隗嚣傳》:“﹝ 王莽 ﹞矯託天命,僞作符書……戲弄神祇,歌頌禍殃。” 唐 韓愈 《上宰相書》:“其業則讀書著文,歌頌 堯 舜 之道。” 明 張居正 《賀瑞雪表》:“同萬民而歌頌,莫罄豫鳴。” 毛6*6*《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切人民群衆的革命鬥争必須歌頌之。”

(2).指歌功頌德的詩文。《漢書·王褒傳》:“﹝上﹞數從 褒 等放獵,所幸宮館,輒為歌頌,第其高下,以差賜帛。”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是以豐功韙命,潤色縢策,盛德形容,藻被歌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六·景範碑》:“垂其訓聚而為墳典,形其美流而為歌頌。”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歌頌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歌頌(gē sòng)指用語言文字贊美頌揚人或事物,多用于表達對崇高品德、偉大成就或美好事物的敬仰與推崇。其核心内涵是通過文學藝術形式(尤其是詩歌)進行積極正面的稱頌。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與結構

    “歌”指吟唱或詩歌,“頌”為贊揚(《說文解字》稱“頌,貌也”,引申為稱頌)。二字結合強調以藝術化語言表達贊美,如《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用詩歌頌揚,泛指用言語文字贊美”。

  2. 使用對象

    多用于崇高對象:

    • 人物:英雄、領袖(如“歌頌革命先烈”)
    • 精神/品德:奉獻精神、愛國情懷(如“歌頌無私大愛”)
    • 事物:時代發展、自然美景(如“歌頌山河壯麗”)
  3. 文學載體特征

    傳統以詩歌為主要形式(《詩經》中“頌”即為宗廟祭祀詩歌),後擴展至散文、歌曲等。如《漢語大詞典》釋例:“《歌頌祖國》等作品傳唱不衰”。

  4. 情感色彩

    蘊含莊重、崇敬的褒義,區别于一般“稱贊”。如語言學家呂叔湘在《現代漢語八百詞》中指出:“歌頌”適用于正式場合的深度褒揚。

二、近義辨析

三、反義對照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官網詞條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出版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歌頌”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通過文字、語言或藝術形式對某人、事物或精神進行贊美和頌揚。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核心定義
    指用詩歌、文章或其他藝術形式表達贊美之情,常用于頌揚高尚品德、偉大成就或美好事物。例如:“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以詩歌歌頌英雄事迹”。

  2. 詞源與演變

    • 原指《詩經》中的《頌》詩(用于祭祀神明或祖先的樂歌),如《左傳》記載:“為之歌《頌》,曰:‘至矣哉!’”。
    • 後引申為廣義的贊美,如唐代韓愈在《上宰相書》中提及“歌頌堯舜之道”。

二、用法與語境

  1. 適用範圍

    • 多用于正式或文學場景,如歌頌國家、英雄、自然等。
    • 例句:“音樂歌頌人們的生活,引導人們走向光明的未來”。
  2.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讴歌、贊美、贊頌、稱頌。
    • 反義詞:批判、諷刺、貶斥。

三、延伸意義

  1. 情感色彩
    帶有強烈的正面情感,強調對對象的崇敬與認同。例如:“歌頌勞模的奉獻精神”。

  2. 現代應用
    不僅限于文學,還可用于歌曲、演講等,如“制作彩泥畫歌頌黨恩”。

四、注意事項

通過以上分析,可全面理解“歌頌”的語義内涵及使用場景。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辭海》或古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抱肚八素蠶賊詞雅慈鴉寸食掉歪發足非恨封緘附加刑附聲吠影更房觀釁伺隙過醆後涼回紋疆梁鍵控鲛绡矜伐擠塞箕山之節繼之以死氒株開厰嗑喳老羊皮流襟隆親驢鳴狗吠埋瘗謾不經意米線木木然扭造蟠據固結膨脹品核乞留兀良秋杪日長一線三夫之言掃腦兒設次繩案石乳霜凋夏緑熟嫺私語騰章題念退負瓦圈猥缛烏絲欄鮮蹦活跳蕭槮習慣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