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缌免的意思、缌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缌免的解釋

缌服與免服,均喪服之輕者。借指關系較遠的族人。免,謂正服以外共承高祖之父的五世孫所服。其服以布廣一寸,從項中而前,交于額上,又卻向後繞于髻。見《禮記·檀弓上》《禮記·大傳》。 明 章懋 《處士郭公墓志銘》:“惟 郭氏 , 蘭谿 著姓,世居邑之 中和坊 ,族大以強,緦免二千餘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缌免"是古代中國喪服制度中的兩個專有名詞,分屬不同服制等級,其釋義如下:

一、缌 指"缌麻",五服中最輕的喪服等級。《漢語大詞典》載"缌麻"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之後的第五等服制,以細麻布制成,服期三月。適用于為高祖父母、外祖父母、嶽父母等較疏遠的親屬服喪,體現"禮不下庶人"的宗法原則(來源:《周禮注疏》)。

二、免 即"免服",特指脫去喪服的儀式。《禮記·喪服小記》記載"免喪"儀式需在服喪期滿後,由族長主持完成,包含更衣、撤祭等環節,标志正式結束居喪狀态(來源:《禮記正義》)。《儀禮》特别規定免服儀式需遵循"三揖三讓"的禮節程式。

該喪服制度自周代确立後,曆經漢代鄭玄注疏、唐代《開元禮》修訂,形成完整的五服體系,成為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宗法制度的重要實證材料。當代《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均收錄相關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缌免”是中國古代喪服制度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1.詞義解釋

2.合稱意義

“缌免”合指兩種較輕的喪服,借代關系疏遠的族人。《禮記·檀弓上》《禮記·大傳》中記載了其佩戴方式和適用親屬範圍。

3.引申含義

古代家族制度中,“缌免”被用來區分親疏關系。例如明代章懋的墓志銘提到“緦免二千餘指”,即形容郭氏家族成員衆多,包含大量遠親。

4.五服制度背景

古代喪服分五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缌麻。其中“缌麻”為最輕,僅需服喪三個月;“免”則更輕,適用于無服親屬或特殊儀式。


“缌免”反映了古代以喪服區分親屬關系的禮制,既包含具體服飾形式,也承載着宗族倫理内涵。如需進一步了解五服制度,可參考《禮記》原文或相關禮學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八疵薄祿背偻禀才兵塵禀複并殺車螯雠隟辍筆單車膽喪魂消倒大雕臘楓橋輔仁改柱張絃告實高遠觥爵廣閑韓熙載夜宴圖好來寶黃月毀壞徼歡較口階緣進麾峻科看垛錢渴睡漢可望而不可及蘭花冷峻廉靖鍊思廖仲恺列蹷獵馬離瘼禮信珑珑兀兀隴隧陸賈分金呂公枕謬法攀弄且道水旦四明狂監蘇步青談僧頽息瓦器無尤相制小檝鰕胊習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