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甯一的意思、甯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甯一的解釋

亦作“ 寧壹 ”。安定統一。《史記·曹相國世家》:“ 蕭何 為法,顜若畫一; 曹參 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浄,民以寧一。”《宋書·沉文秀傳》:“今天下已定,四方寧壹,卿獨守窮城,何所歸奉?” 唐 白居易 《論刑法之弊策》:“臣伏以今之刑法, 太宗 之刑法也;今之天下, 太宗 之天下也。何乃用於昔,而俗以寧壹,行於今,而人未休和?” 陳毅 《過太行山書懷》詩:“沛然誰能禦?四海望寧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甯一”的漢語詞典釋義

“甯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其含義主要指向兩個方面:

  1. 安定統一;使安定統一:

    • 這是“甯一”最核心的含義,指國家、社會或局勢穩定、和諧、沒有紛亂,達到統一的狀态。它強調由動亂、分裂歸于平靜和整體性。
    • 古籍例證:
      • 《史記·曹相國世家》:“蕭何為法,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靖,民以甯一。” (蕭何制定法令,明白劃一;曹參接替他,遵守而不改變。施行其清靜無為的政策,百姓因而安定統一。)[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
      •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五:“上(宋太祖)顧謂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蒼生塗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建長久之計,其道何如?’ 普(趙普)曰:‘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來,戰鬥不息,國家不安者,其故非他,節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以治之,無他奇巧也,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上曰:‘卿勿複言,吾已喻矣。’頃之,上與普計下太原。普曰:‘太原當西北二邊,使一舉而下,則邊患我獨當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諸國,則彈丸黑子之地,将何逃乎?’上笑曰:‘吾意正爾,姑試卿耳。’于是用師荊、湖,繼取西川,四海甯一。” (這裡“四海甯一”指天下安定統一。)[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涑水記聞》]
    • 現代釋義: 指社會、國家或局面穩定、和諧、沒有戰亂和分裂,達到統一的狀态。
  2. 安甯專一;使安甯專一:

    • 這個含義相對少見,側重于個體内心的平靜、專注和不受幹擾的狀态。
    • 古籍例證:
      • 宋·《冊府元龜·卷五十八·帝王部·守法》:“(唐太宗)嘗謂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又曰:‘…夫安人甯一,惟在于君。無為而理,德之上也。’” (這裡的“安人甯一”可以理解為使人民安定,使(君主)内心安甯專一。)[來源:中華書局影印本《冊府元龜》]
    • 現代釋義: 指心境平靜、專注,不受外物幹擾(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極少單獨使用“甯一”表達,更常用“安甯”、“專一”等詞)。

總結與使用場景:

“甯一”主要是一個曆史詞彙,用于描述國家、社會從動蕩分裂歸于安定統一的狀态,具有強烈的政治和曆史語境色彩。其“内心安甯專一”的含義較為邊緣且罕見。在現代漢語書面語中,若需表達類似“安定統一”的意思,更常使用“安定”、“統一”、“太平”、“安甯”等詞。理解“甯一”有助于閱讀和理解古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甯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一、曆史文獻中的釋義

  1. 安定統一
    在《史記·曹相國世家》中記載:“蕭何為法,顜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浄,民以甯一。” 這裡的“甯一”指社會安定、政治統一的狀态,強調治理下的平穩和諧。類似用法也見于《宋書》等典籍。

  2. 字形與字義分解

    • 甯(níng):本義為平安、安定,如“甯靜”“息事甯人”。
    • 一:象征最小正整數,引申為統一、整體或專一。

二、現代延伸用法

  1. 人名寓意
    現代常将“甯一”用于姓名,取“安甯專一”之意,寄托對平和心境或專注品格的期許。例如,“甯”象征甯靜,“一”代表始終如一,組合後寓意吉祥。

注意事項

别人正在浏覽...

飽其私囊鼻窪子比校筆心碧牙籤藏用鄽居翠條刀碪大圍颠幹倒坤短牆堕淚碑發牢騷隔世過經過脈皓齒薉孽毀譽将車箭局角牴嘉祚冀阙決洩刻責孔隙款款深深蘭艾同焚勞動合同制蠟觜離懷領牧亂發躶身旅館面床密告迷徑逆向逆政驅風日偏食沈闾試本事不關己適合守瘗述演隋卞痛愛屯防伍侯五衍鄉隅瑕慝夏中謝忱徙貫心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