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思齊的意思、思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思齊的解釋

《詩·大雅·思齊》:“思齊 大任 , 文王 之母。” 毛 傳:“齊,莊也。” 鄭玄 箋:“常思莊敬者, 大任 也,乃為 文王 之母。”後因以“思齊”贊美母教及内助之詞。 漢 蔡邕 《太傅安鄉侯胡公夫人靈表》:“體季蘭之姿,蹈思齊之迹。” 宋 秦觀 《大行太皇太後挽詞》之二:“顧命一時聊共政,思齊千古遂同風。”

思與之齊。《論語·裡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内自省也。” 朱熹 集注:“冀己亦有是善。”《三國志·魏志·楊阜傳》:“誠宜思齊往古聖賢之善治,總觀季世放蕩之惡政。” 唐 李翺 《與淮南節席使書》:“比之時輩,亦知頗異,思齊古人,則十曾未及其一二為恨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思齊"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化内涵

一、單字釋義

  1. 思(sī)

    • 本義:指思考、考慮。《說文解字》釋為“容也”,引申為思念、追慕。
    • 引申義:在“思齊”中意為“向往、效法”,強調主動追求的精神狀态。
  2. 齊(qí)

    • 本義:原指禾麥吐穗平整(《說文解字》),引申為“同等、一緻”。
    • 引申義:此處指“賢德之人”或“高尚品行”,如《論語》中“見賢思齊”的用法。

二、合成詞“思齊”釋義

“思齊”意為仰慕賢者并努力向其看齊,強調通過主動學習提升自我品德。其核心内涵包括:

  1. 道德追求:以賢德之人為榜樣,反思自身不足(如《詩經·大雅·思齊》“思齊大任,文王之母”)。
  2. 實踐導向:不僅停留于仰慕,更需付諸行動(《論語·裡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

三、文化淵源與經典引用

“思齊”的權威性源于儒家經典:

四、現代語義拓展

當代用法延續古義,但適用範圍擴大: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思齊"詞條:指向德行修養的主動性。
  2. 《論語·裡仁》解讀(中華書局):儒家修身觀的實踐要求。
  3. 《詩經·大雅·思齊》注析(上海古籍出版社):早期道德典範的文學表達。
  4. 《說文解字》線上版(國學網):單字本義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思齊”是一個源自中國傳統典籍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一、典籍中的傳統釋義

  1. 《詩經》中的本義
    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原文“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此處“齊”通“齋”,意為莊重、端莊()。全詩通過贊頌周文王之母太任、祖母太姜、妻子太姒的德行,強調“賢母内助”對家族興盛的影響,故後世以“思齊”贊美女性德行的典範作用。

  2. 《論語》中的引申義
    在《論語·裡仁》中,“見賢思齊焉”賦予該詞新内涵:“齊”意為“看齊”,“思齊”指看到賢者後主動向其學習看齊,體現自我提升的意願。


二、現代應用與延伸

  1. 人名的寓意
    作為名字時,“思”指思考、懷念,“齊”取“看齊”或“齊備”之意,整體寓意追求卓越、完善自我,常用于表達對品德與才能的期許。

  2. 成語與教育意義
    成語“見賢思齊”成為儒家修身思想的經典表達,強調以賢者為鏡、反思自身不足的價值觀,至今仍被廣泛用于教育語境。


“思齊”一詞兼具傳統倫理與現代進取精神:既承載古代對女性德行的贊美,又發展為個人修養的象征。其核心始終圍繞“向更高标準學習”的理念,體現出中華文化中“自我完善”的連續性。

别人正在浏覽...

八及膀臂冰碴兒不校鬯遂酲夢澈透齒長倅倅大皞典奧鬥絶一隅嚲剝二功芳心飛身富貴不能淫拊養幹國高位重祿黃李減汰賈怨進春棘庭開辭看設刻文連敖鐮采利名場領水賃仆率土之濱賣舌孟轲民天目不識書盤蹙葩藻樸秀媲美疲民沁緑窮鄙旗田雀扇三籙神媪神府煤田數課熟人熟事竦壘堂廉騰踔托鉢玩兵黩武弦索嘯亂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