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竦壘的意思、竦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竦壘的解釋

聳立疊起。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山極高峻,崖嶺竦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竦壘”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高大聳立的城牆或城樓,強調建築物雄偉壯觀的形态。也可引申為形容人的威嚴氣勢或事物高聳疊起的狀态。

  2. 詳細解釋

    • 本義:描述城牆、山崖等高大且層疊聳立的外觀,如《水經注·漸江水》中“山極高峻,崖嶺竦壘”的記載。
    • 引申義:比喻人的莊重威嚴或事物呈現出的恢宏氣勢,例如“将軍立于城頭,如竦壘般令人敬畏”。
  3.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描繪自然景觀(如高山、城牆)或人物氣度。
    • 也可在口語中比喻抽象概念,如“團隊的凝聚力竦壘如山”。
  4. 結構與讀音

    • 拼音:sǒng lěi,注音符號為ㄙㄨㄥˇ ㄌㄟˇ。
    • 字形結構:“竦”為左右結構,“壘”為上下結構。
  5. 來源與示例
    該詞最早見于北魏地理文獻《水經注》,用于描述山勢高峻,後逐漸擴展至其他語境。

總結來說,“竦壘”既具象地描繪高聳建築或自然景觀,又抽象地表達威嚴莊重的意象,適用于文學修辭與日常比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竦壘

竦壘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豎”和“壘”。

“豎”是指物體豎直立起來的意思,它是由“立”字旁組成。“立”是一個基本部首,含有兩個筆畫。

“壘”是指用土、石等築起的牆或堡壘。它由“土”和“裡”組成。其中,“土”是一個基本部首,含有三個筆畫;“裡”是一個漢字,含有八個筆畫。

竦壘這個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原義是指高峻的城壘。而在現代漢語中,它的意思擴展為指高大的建築物、雄偉的堡壘或極其堅固的防禦工事。

在繁體字中,竦壘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竦”和“壘”。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竦壘在古代有不同的寫法。例如,在漢字甲骨文中,竦用象形字表示,形狀類似于人站立的樣子,後來發展為今天的“豎”;壘則用象形字表示,形狀類似于高牆的樣子,變化較小。

以下是竦壘的用法例句:

1. 這座城市中的高樓大廈竦壘于天際,令人歎為觀止。

2. 曆經千年風雨的長城,依然屹立不倒,成為了中國竦壘的象征。

竦壘的一些相關詞彙:

組詞:豎立、壘壁、竹壘

近義詞:雄偉、高聳、巍峨

反義詞:低矮、矮小、破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