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 士大夫互相标榜,稱有賢德、有影響的八人為“八及”。及,謂能引導他人追隨衆所宗仰之賢人。說有二:(1)指 張儉 、 岑晊 、 劉表 、 陳翔 、 孔昱 、 苑康 、 檀敷 、 翟超 八人。 晉 陶潛 《聖賢群輔錄》及 宋 王應麟 《小學绀珠》有 範滂 ,無 翟超 。(2)指 朱楷 、 田槃 、 疎耽 、 薛敦 、 宋布 、 唐龍 、 嬴咨 、 宣褒 八人。并見《後漢書·黨锢傳序》。
“八及”是東漢時期士大夫群體中用以标榜賢德、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八位代表人物,其核心含義是“及”(即能夠引導他人追隨賢者)。以下是詳細解釋:
“八及”指東漢士大夫通過互相推崇選出的八位道德楷模,他們以德行感召他人,成為士林領袖。“及”意為“引導他人追隨所敬仰的賢者”。
這一稱號源于東漢末年的“黨锢之禍”時期。士大夫階層為對抗宦官專權,通過結黨标榜賢能,形成“三君”“八俊”“八顧”“八及”等稱號體系,其中“八及”屬于第三層級。
“及”強調這些人物在道德感召力上的作用,即通過自身德行吸引并引導他人效仿,形成士人群體中的凝聚力。
“八及”作為東漢清議運動的産物,反映了士人階層對理想政治的追求,但也因結黨遭朝廷打壓,成為黨锢之禍的導火索之一。
注:不同文獻對具體人選的記載略有差異,建議參考《後漢書》等權威史書獲取完整信息。
八及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八"和"及"兩個字組成。
八的部首是八字底,筆畫數為二;及的部首是口字底,筆畫數為三。
八及是一個近音詞,指的是八九之間或接近某種數目的意思。
八及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為「八及」。
在古代,八及的字形并沒有大的變化,仍然是兩個字組合在一起。
1. 明天考試,我隻會八及十個問題。
2. 我離成功隻差八及十步了。
八九、八九不離十、八九不離百。
八九、接近、差不多、接近。
相差甚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