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芳心的意思、芳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芳心的解釋

[feelings of a young woman] 指女子的心境

詳細解釋

(1).指花蕊。俗稱花心。 宋 蘇轼 《岐亭道上見梅花戲贈季常》詩:“數枝殘緑風吹盡,一點芳心雀啅開。” 金 元好問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明 韓洽 《雪下紅》詩:“芳心良獨苦,誰謂不知寒。”

(2).指女子的情懷。 唐 李白 《古風》之四九:“美人出南國,灼灼芙蓉姿。皓齒終不發,芳心空自持。” 宋 歐陽修 《蝶戀花》詞:“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隻共絲争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五·徐氏》:“窗外芭蕉點點,做盡凄切,禁不住芳心欲折。” 茅盾 《子夜》六:“那還不是一定要引起公園中各式各樣的女性,狷介的,憂郁的,多情善感的青年女郎,對于他的美麗僵屍灑一掬同情之淚,至少要使她們的芳心跳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芳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1. 本義
    指花蕊,尤其是帶有香氣的花蕊。例如宋代蘇轼《岐亭道上見梅花戲贈季常》中的“一點芳心雀啅開”,即以“芳心”代指梅花的花蕊。

  2. 引申義
    由花蕊的意象引申為女子的情感或心境,常用來形容女性細膩、美好的情懷。如明代韓洽《雪下紅》中“芳心良獨苦”即表達女子内心的愁緒。

二、文學中的運用

  1. 古典詩詞
    既用于描繪花卉(如蘇轼詩句),也用于刻畫女性心理。李白《古風》中“美人出南國,灼灼芙蓉姿”以花喻人,暗含“芳心”的意象。

  2. 現代語境
    現多指女性在愛情中的情感,如“虜獲芳心”“暗許芳心”等表達。

三、結構與象征

“芳心”一詞融合自然意象與人文情感,是漢語中兼具詩意和情感張力的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芳心的意思 芳心是一個形容詞詞組,表示人心中産生喜愛、敬愛或向往之情。它常用來形容對某人或某事物産生深情感的心情或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純文字 來源和繁體 芳心這個詞的來源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這本古籍。在繁體中文中,芳心仍然保持相同的拼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芳心這個詞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她對他心生芳心,一直默默關注着他的一舉一動。 組詞 芳心可以與其他詞組成各種不同的詞語,例如:芳心暗許(指内心向往的對象),芳心馥郁(指内心充滿喜悅)。 近義詞 芳心的近義詞包括:愛戀、鐘情、傾心、喜愛等。 反義詞 芳心的反義詞包括:厭惡、憎惡、反感、痛恨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