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賣舌的意思、賣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賣舌的解釋

賣弄口舌。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賣舌彈劍,買義追仁。” 宋 梅堯臣 《十一日垂拱殿起居聞南捷》詩:“從來儒帥空賣舌,未到已愁茆葉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賣舌"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言語謀取利益或達成目的。該詞由動詞"賣"(交易)與名詞"舌"(代指言語)構成,最早見于唐代文獻。根據《漢語大辭典》(2006年商務印書社版)釋義,該詞包含雙重語義:

一、積極指向:指以辯才謀生 《全唐詩》卷六百五十七載羅隱《謝淮南高骈尚書啟》"賣舌為耕",形象描述文人以口才換取生活所需。這種用法與"賣文""賣藝"構成同構詞群,反映古代知識分子的生存方式。

二、消極指向:指搬弄口舌 《朱子語類》卷十三批判"賣舌求榮"現象,強調該詞在宋明理學中已衍生出貶義,暗含言語失德之意。此用法與"鼓舌""搖唇"等詞形成語義關聯,多用于勸誡類文本。

現代方言學調查顯示,該詞在吳語區(如甯波話)仍保留"搬弄是非"的引申義,常與"嚼舌根"等俗語并用,但已退出普通話常用詞範疇。中華書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2020年版)建議當代使用時應标注"古語詞"屬性,避免語義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

“賣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呈現一緻性,但在具體解釋上存在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後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賣舌”指通過言語刻意炫耀或誇誇其談,強調口舌之能而缺乏實際行動。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簡文帝《七勵》中的“賣舌彈劍,買義追仁”,後宋梅堯臣在詩中用“從來儒帥空賣舌”諷刺空談無實的行為。

二、語義演變

  1. 中性表達:原指單純賣弄口才,如《七勵》中通過“賣舌”與“彈劍”對仗,體現語言技巧的展示。
  2. 貶義傾向:宋代起逐漸帶有負面色彩,如梅堯臣詩句暗諷文人空談誤事。現代部分詞典(如查字典)進一步将其解釋為“用惡意言辭中傷他人”,這可能屬于語義的引申擴展。

三、使用特點

四、權威性辨析

多個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均以“賣弄口舌”為核心釋義,而“诽謗中傷”的解釋僅見于個别現代網絡詞典,建議在正式語境中以前者為準。

如需查看具體詩句出處或不同詞典的完整解釋,可參考上述标注的網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楚陂澤表意文字殘喘長毫察子承務塵泥廚船打折扣雕舄地戶頓豁訛鬧唲嘔飛鶱佛郎機高後高山滑雪貴行好大候函懷感揮弓簡冊健劍簡久機惠淨盡擠匝具具可憎才困難拉腳棱鏡量數煉魔裂巴亂迹馬王爺門下生密命命光木棉爬格子欺瞞求見券直趣埶日甚一日聲榮石敢當樹瘡水晶鹽寺監頌平窕儇茼蒿萬刼不複笑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