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校的意思、不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校的解釋

不計較。《論語·泰伯》:“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邢昺 疏:“校,報也。” 唐 韓愈 《和侯協律詠筍》詩:“短長終不校,先後竟誰論?” 章炳麟 《蕲黃母銘》:“母一意教 侃 ( 黃侃 ),忍訽不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不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根據語境有所不同,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不計較(常見釋義)
    該釋義源于《論語·泰伯》中的“犯而不校”,其中“校”讀作jiào,意為計較、報複。例如“博大是犯而不校的寬容”,強調寬宏大量、不與人争執的品質。這一用法在古籍和現代引用中更為常見,如韓愈詩句“短長終不校”。

  2. 不檢查、不校對(較少用)
    若将“校”理解為“校對、核查”,則“不校”可表示未經審查或驗證。但此用法在古籍和現代漢語中較少出現,且需注意“校”在此語境下也讀jiào。


二、使用場景


三、出處與例句

  1. 經典出處
    《論語·泰伯》:“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邢昺疏:“校,報也。”
  2. 詩詞與文獻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校》是一個常用的詞語,通常用來描述某些事物不校正、不修改或不校驗的狀态或情況。下面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個詞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不(一)+ 木(木)。 - 筆畫:《不校》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 《不校》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字義和意義的演變過程。在古代,漢字寫法的種類和方式非常豐富多樣。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寫法逐漸演變并定型,其中就包括了現代漢字的寫法。 繁體: 《不校》的繁體字為「不校」,其字形與簡體字保持一緻,隻是書寫方式上略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相對靈活的,不同的時期和地區可能存在多種寫法。不過,關于《不校》一詞的具體古代寫法,我沒有找到相關資料。 例句: 1. 這份文件未經過仔細審核,存在不校對的錯誤。 2. 他既不願花時間校正也不願接受他人的建議,始終保持着不校的态度。 組詞: 與《不校》相關的其他詞語包括:不修改、不校驗、不核對等。 近義詞: 與《不校》意思相近的詞語有:不修改、不修正、不更正等。 反義詞: 與《不校》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校對、校正、修正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幫助到您!如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