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縧的意思、束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縧的解釋

以絲帶束于腰間。 明 都穆 《遊華山記》:“洞有 希夷 先生睡像,黃衣束絛,儼乎如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束縧是漢語中由“束”與“縧”組合而成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指用于捆紮、系結的絲質帶子。具體可從三方面解析:

  1. 詞素分解

    “束”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捆縛、收攏”(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而“縧”特指“用絲線編織成的扁平飾帶”(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二者結合後,詞義聚焦于“以絲帶捆紮固定物品”的動作及工具。

  2. 實際應用場景

    束縧在古代服飾文化中常見,例如宋代《輿服志》記載官員禮服需“以朱縧束腰”(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曆代輿服志》)。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一句,亦隱含束縧作為裙飾的功能。

  3. 語義演變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束縧在近代漢語中衍生出“約束”的隱喻義,如明代話本《醒世恒言》用“心如束縧”比喻情感受制(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現代漢語中該詞多保留本義,常見于傳統工藝及文獻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束縧”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束縧”原指用絲帶束于腰間,是古代服飾中的一種裝束方式。例如明代都穆在《遊華山記》中描述陳抟(希夷先生)的睡像時提到:“黃衣束縧,俨乎如生。”

2.字詞結構

3.文獻引用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或詩詞中,例如:

4.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束縧”更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傳統服飾或古人的裝束細節。部分詞典(如)将其引申為“約束、限制”的比喻義,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束縧”本義為以絲帶束腰,常見于古代文獻和詩詞,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德博聞強識長往遠引長翟孱顔忏儀乘辂塵韻代人受過當元丹素大搜典守疊相東南美風庭賦調該成鈎子麻糖貴驕鬼界過去時骨軟筋酥故冢好高宏長荒寒黃童皓首讙朱諱樹數馬交過京縣救取究正開天辟地可怪刻漏扣克窟窿眼連璧令淑祿廕麻絇妙态麋費砰砰俏皮容車榮行三平身塔貼面帖子題凡鳥銅儀推扳讬筆脫羽烏孫喜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