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絲帶束于腰間。 明 都穆 《遊華山記》:“洞有 希夷 先生睡像,黃衣束絛,儼乎如生。”
“束縧”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束縧”原指用絲帶束于腰間,是古代服飾中的一種裝束方式。例如明代都穆在《遊華山記》中描述陳抟(希夷先生)的睡像時提到:“黃衣束縧,俨乎如生。”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或詩詞中,例如:
現代漢語中,“束縧”更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傳統服飾或古人的裝束細節。部分詞典(如)将其引申為“約束、限制”的比喻義,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束縧”本義為以絲帶束腰,常見于古代文獻和詩詞,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束縧》是一個形容詞詞組,意為“固定束縛、約束”的意思。
《束縧》的部首是“纟”,表示與“繩子”相關。該詞總共有9個筆畫。
《束縧》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使用繩子将物品捆綁起來,以固定和束縛它們。因此,形容詞“束縧”也就衍生出來,用來形容某物被束縛或固定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不同于簡體字“束縧”的組合,繁體字“縳纊”表示相同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所變異。在古時候,人們會使用不同的漢字來寫“束縧”這個詞。一種常見的寫法是用“紓紿”表示,意思同樣是固定或約束。
1. 他用一根繩子将箱子的蓋子束縧在一起。
2. 家長們對孩子的行為有時候需要適當加以束縧。
3. 老闆制定了一些規定,對員工行為進行了束縧。
1. 繩索束縧
2. 頭發束縧
3. 條款束縧
1. 約束
2. 限制
3. 束縛
1. 自由
2. 放松
3. 解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