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賦調的意思、賦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賦調的解釋

賦稅。調為古代稅收的一種。《後漢書·劉虞傳》:“舊 幽 部應接荒外,資費甚廣,歲常割 青 冀 賦調二億有餘,以給足之。” 宋 蘇轼 《徐州謝獎谕表》:“既蠲免其賦調,又飲食其饑寒。” 清 葉廷琯 《吹網錄·三河縣遼碑》:“戶版頗多,賦調益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賦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但主要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賦調(拼音:fù diào)指古代賦稅制度,其中“賦”指常規的田賦或人口稅,“調”則是另一種稅收形式,通常按戶征收布帛等實物(如漢代的“戶調”)。例如《後漢書》記載:“歲常割青冀賦調二億有餘”,即指地方財政中的賦稅收入。

二、曆史背景

  1. 制度演變
    “調”起源于漢代,最初作為臨時性征調,後逐漸制度化。魏晉時期與“田賦”合并為“租調制”,成為主要稅制。
  2. 征收形式
    多按戶征收布帛、絲麻等實物,如唐代“租庸調”中的“調”即要求每戶納絹二丈、綿三兩。

三、其他解釋

部分文獻(如)提到“賦調”可指文章的體裁或風格,但此用法較為罕見,可能與“賦”作為文體的含義混淆,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例句與文獻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稅制細節,可參考、3、5中的曆史文獻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賦調這個詞是指為古代的音樂創作提供高雅的詩歌。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貝部,右邊是言部。共有10個筆畫構成。據說,賦調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的漢朝。在繁體字中,賦調的寫法是賦調。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賦調寫作賦調,以多種不同的寫法呈現。然而,無論是在哪種古代寫法下,賦調還是指的是為音樂譜寫高雅詩歌的行為。 下面是一個例句:“賦調的詩歌将音樂與詩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給人們帶來了美妙的藝術享受。” 與賦調相關的組詞包括賦詩、調子和音韻等。 賦調的近義詞可能有賦譜、詠唱以及抒懷等詞語。然而,賦調的反義詞目前沒有一個确切的詞語可以對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