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過去時漢語 快速查詢。
從漢語詞典及語言學角度解釋,“過去時”是一個語法術語,指表示動作或狀态發生在過去時間的語法形式。需特别說明的是,漢語本身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形态變化(如動詞變位)來表達時态,而是通過詞彙手段(如時間副詞、助詞)和語境來體現時間概念。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概念
“過去時”(Past Tense)在語言學中特指動詞的時态形式,用于描述說話時間之前已發生或完成的動作、事件或狀态。例如英語中動詞的“-ed”變形(如“walked”)、法語中動詞的變位等。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時态”的釋義;《語言學名詞》
漢語的“過去”表達
漢語雖無動詞的時态變形,但可通過以下方式表示過去意義: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
漢語的“過去”概念依賴詞彙與語法助詞組合,而非動詞自身的形态變化。例如:
來源:王力《漢語語法史》;朱德熙《語法講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未直接收錄“過去時”詞條,但“時态”釋義為:“動詞表示動作發生的時間與說話時間關系的語法範疇。”印證漢語的“時”需結合語境理解。
《語言學名詞》(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定義“過去時”為:“表示行為動作發生在說話時間之前的時态。”并指出漢語屬“分析性語言”,時态依賴虛詞而非屈折變化。
學術研究中的說明
語言學家王力指出:“漢語不以動詞形式區分時間,而以‘虛字’(如矣、也)和副詞别之。”(《中國語法理論》)
漢語的“過去時”并非語法形态範疇,而是語義與語用範疇。其核心在于:
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呂叔湘. 《現代漢語八百詞》. 商務印書館, 1980.
-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語言學名詞》. 科學出版社, 2011.
- 趙元任. 《漢語口語語法》(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商務印書館, 1979譯本.
- 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 《現代漢語專題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訪問:
過去時(Past Tense)是語法中用于描述過去發生的動作、狀态或事件的時态。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過去時主要表示在過去某一時間點或時間段内已經完成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态。例如:
例:They visited Paris in 2019.
例:She always carried an umbrella.
例:World War II ended in 1945.
例:I was cooking when she called.
例:He had left before I arrived.
例: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er.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例子或對比其他時态,可以進一步提問!
牓示背綁襞箋並頭叢兵要地志層椒長鳴雞稱物出的詞忏搭接憚明敦序非時風帳輔音字母甘薯高誼拱候行軍竈毫眉黑凜凜何所胡揪蕉衣較逐節目濟世舅弟就吏絶纓快婿缭眺零桂雒常盲求忙冗門面語棉褲魔道沐腫碾房凝絕破家五鬼翹闆樵柯起功局青盲全般宂衣三互法膳脯舌尖音耍孬種霜松水摸順機隨風轉舵小手小腳洩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