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儀的意思、銅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儀的解釋

指銅制的候風地動儀。《後漢書·順帝紀》:“﹝ 陽嘉 元年﹞秋七月,史官始作候風地動銅儀。” 李賢 注:“時 張衡 為太史令,作之。”《後漢書·天文志上》“以顯天戒” 劉昭 注引 漢 蔡邕 《表志》:“言天體者有三家……唯《渾天》者近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臺銅儀,則其法也。立八尺圓體之度,而具天地之象,以正黃道,以察發歛,以行日月,以步五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銅儀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兩層核心含義,均指向以銅為材質制作的精密器具,具體釋義及權威出處如下:

一、天文測量儀器

指古代以青銅鑄造的天文觀測或計時儀器,尤指渾天儀。此類儀器體現了古代中國在天文曆法領域的卓越成就。

  1. 渾天儀(渾儀):東漢張衡創制的銅制天體運行演示儀,由多層同心圓環構成,用于觀測星體坐标。《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版)明确記載:“銅儀,古代天文儀器,如渾天儀。”
  2. 天體測量工具:唐宋時期改進的銅渾儀,結合赤道坐标系統,提高觀測精度。《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卷》(科學出版社)指出唐代李淳風制渾儀“以銅為之,具三重環規”。

二、标準計量器具

指作為度量衡标準的銅制基準器,具有法定權威性。

  1. 度量衡原器:古代官府鑄造的銅質标準尺、鬥、秤砣等,用于統一計量單位。如商鞅方升(戰國銅量器)是容積标準代表。《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釋義:“銅儀,銅制的測候或度量儀器。”
  2. 現代計量标準:部分精密工業測量儀器(如銅電阻溫度計)因其材料穩定性被用作校準基準。《計量學基礎》(中國質檢出版社)提及“高純銅材制作的儀器在熱電校準中具可靠性”。

應用場景延伸


權威參考文獻

  1.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3. 《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卷》,科學出版社
  4. 《計量學基礎》,中國質檢出版社
  5. 故宮博物院官網藏品數據庫(可檢索“銅鍍金天體儀”)
  6. 登封觀星台遺址考古報告,《考古學報》期刊

網絡擴展解釋

“銅儀”是古代中國用于天文觀測或地震監測的銅制儀器,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指向一緻。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銅儀指銅制的候風地動儀,由東漢科學家張衡于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主要用于監測地震方位。該儀器是中國古代科技的重要成就之一。

  2. 曆史背景與功能

    • 據《後漢書·順帝紀》記載,史官于陽嘉元年秋七月首次制作“候風地動銅儀”,張衡時任太史令并主持研發。
    • 其設計結合了渾天說理論,通過銅制結構“立八尺圓體之度”模拟天體運行,兼具觀測天文和地震的雙重功能。
  3. 文獻記載與意義

    • 李賢注《後漢書》及蔡邕《表志》均提到銅儀的構造原理,強調其通過機械裝置“察發斂”(探測地震波動)的科學性。
    • 該儀器不僅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監測工具,也體現了漢代天文、冶金與機械技術的融合。

“銅儀”特指張衡發明的銅質地動儀,是古代科技史的标志性成果,相關記載集中于《後漢書》等權威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絆子腿辯給不穣伧歌橙子仇由楚鄰鹑結翠虬得過調法定居點丁書砥身砺行繁華繁匿蕃滋付讬輔邑剛酷诰誓槁項黧馘革牧規匿海扇翰長和潤活計嘉功交頭接耳激楚近路金錽癃閟妙意明名念念不忘槷刖甓社珠愆違峭蒨起柁起痿弱手涉筆折堕沈婉睗睒詩天子歲占亭隧頽淡盌唇務成物外人香栾香腮小白菜[兒]小帳系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