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的意思、安德的詳細解釋
安德的解釋
鞏固德行;安養德行。《左傳·襄公十一年》:“失樂以安德,義以處之,禮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厲之,而後可以殿邦國,同福祿,來遠人,所謂樂也。”《三國志·吳志·陸遜傳》:“今觀君氣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網絡擴展解釋
“安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如下:
一、基本釋義
“安德”由“安”和“德”兩字組成,原指鞏固德行或安養德行。
- 安:指安定、平狀态;
- 德:指品德、道德修養。
組合後強調通過德行修養實現個人或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二、出處與典故
- 《左傳·襄公十一年》:
提到“失樂以安德,義以處之,禮以行之,信以守之”,主張以禮樂教化鞏固德行,維護國家安定。
-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批評“氣陵其上,意蔑乎下”的行為,認為不符合“安德之基”,即違背了德行修養的原則。
三、寓意與擴展
- 社會層面:
指人們和諧相處、互信互助,共同追求安定與道德完善的狀态。
- 個人修養:
強調以德行自持,保持内心平和,如《三國志》中通過“安德”勸誡他人端正态度。
四、使用場景
- 古文引用:
多用于經典文獻,如《左傳》《三國志》中強調治國與修身的關聯。
- 現代語境:
可形容人際關系和諧或集體團結,例如“團隊安德共濟,方能成就大事”。
五、注意區分
- 人名或品牌:
“安德”也可能作為人名(如英文名Ander,寓意“戰士、獅子”)或企業名稱(如安德電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文例證或現代用法,可參考《左傳》《三國志》原文或相關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德
安德是一個漢字,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是宀,表示房屋,第二個部首是女,表示女性。這個字的筆畫數目為8。安德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為「安」和「德」。
安德這個詞來源于中文語言,用來描述一個人道德高尚、守法守規矩的品質。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良好,尤其指涉到尊敬、恭敬和友好的态度。
在繁體中文中,安德的寫法保持不變。
下面是一些使用安德的例句:
1. 他一直以來都以安德為人,備受尊敬。
2. 在這個社區中,鄰居們以安德相待,彼此幫助。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正德、禮德、忠德。這些詞都強調了道德和品德上的高尚境界。
一些近義詞包括:德行、品德、美德。這些詞都指向一個人的良好品質和道德标準。
一些反義詞包括:邪惡、品行不端、惡劣。這些詞與安德截然相反,描述了一些道德敗壞或不端正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