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素的意思、丹素的詳細解釋
丹素的解釋
(1).《詩·唐風·揚之水》“素衣朱襮” 毛 傳:“諸侯繡黼丹朱中衣。” 鄭玄 箋:“中衣以綃黼為領,丹朱為純也。”後泛稱士大夫的衣服為丹素。 南朝 宋 鮑照 《拟古》詩:“ 魯 客事 楚王 ,懷金襲丹素。”
(2).赤誠純潔的心。 唐 李白 《贈溧陽宋少府陟》詩:“人生感分義,貴欲呈丹素。” 王琦 注引 楊齊賢 曰:“丹素,心也。” 宋 柳永 《傾杯》詞:“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宋史·世家傳二·孟昶》:“丹素備陳於翰墨,歡盟已保於金蘭。”
(3).猶史冊。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帝王都會》:“﹝ 唐昭宗 ﹞進 鏐 封爵而賜之鐵券曰:‘……志奬王室,績冠侯藩,著于旂常,流在丹素。’”
(4).繪畫所用的紅白顔料。 唐 劉知幾 《史通·叙事》:“豈繪事以丹素成妍,帝京以山水為助。”
(5).朱書符箓的白絹。 唐 裴鉶 《傳奇·鄧甲》:“遂立壇于桑林中,廣四丈,以丹素周之。”
(6).比喻粉飾的言辭。《北史·蕭寶夤傳》:“累年之後,方求追訪,無不苟相悅附,共為脣齒,飾垢掩疵,妄加丹素,趣令得階而已,無所顧惜。”
詞語分解
- 丹的解釋 丹 ā 紅色:丹砂(朱砂)。丹桂(觀賞植物,花為橘紅色)。丹心碧血(赤誠的忠心,珍貴的熱血)。丹青。 依成方制成的顆粒狀或************中藥:丸散膏丹。 姓。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素的解釋 素 ù 本色,白色:素服。素絲。 顔色單純,不豔麗:素淨。素淡。素妝。素雅。素描。 潔白的絹:尺素(用綢子寫的信)。 本來的,質樸、不加修飾的:素質。素養。素性。素友(真誠淳樸的朋友)。 物的基本成分
網絡擴展解釋
“丹素”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ān sù,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1.服飾代稱
- 原義:源自《詩經·唐風·揚之水》“素衣朱襮”的注解,指諸侯或士大夫的服飾。毛傳提到“諸侯繡黼丹朱中衣”,鄭玄箋補充“中衣以绡黼為領,丹朱為純”,即用紅色(丹)和白色(素)裝飾的中衣。
- 用例:南朝宋鮑照《拟古》詩:“魯客事楚王,懷金襲丹素。”這裡的“丹素”即代指士大夫的華貴衣物。
2.赤誠純潔之心
- 引申義:以“丹”象征赤誠、“素”象征純潔,合指高尚無瑕的内心。如李白《贈溧陽宋少府陟》:“人生感分義,貴欲呈丹素。”楊齊賢注:“丹素,心也。”
- 其他用例:宋代柳永《傾杯》詞中“平生丹素”、《宋史》中“丹素備陳于翰墨”,均指真摯的情感和誓言。
3.史冊代稱
- 文獻記載: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馀》提到唐昭宗賜錢镠鐵券,稱其功績“流在丹素”,此處“丹素”指史書或官方文書。
4.其他含義
- 繪畫顔料:指紅色與白色的顔料(如唐代劉知幾《史通·叙事》“繪事以丹素成妍”)。
- 符箓載體:朱砂書寫符咒的白絹(見于道教文化)。
- 比喻修飾言辭:如《北史》中“妄加丹素”指粉飾文過。
“丹素”的核心意象源于“丹(紅)”與“素(白)”的色彩對比,既可用于具象的服飾、顔料,也可抽象為品德、文獻的象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丹素 (dān sù)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丹”(dān)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紅色或丹砂,“素”(sù)則表示素淨、樸實。在《康熙字典》中,“丹”部的筆畫數為4,而“素”部的筆畫數為10。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漢語中,“丹素”一詞通常指的是美好、光彩奪目的事物,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美麗或美德。
在繁體字中,丹素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在繁體字中,丹素的寫法是一樣的,隻是字形稍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丹素的字形稍有差異。根據出土的古代文物和銘文,可以看到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的字形變體。然而,這些變體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以下是一些關于丹素的例句:
1. 她的美麗透露出一種純粹的丹素之美。
2. 他的仁德和善良讓他成為了社區中的丹素明星。
丹素這個詞還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彙。例如:
1. 丹素之美:美麗而純淨的容貌或氣質。
2. 丹素色調:紅色和素淨色調的混合。
其他與丹素相關的近義詞包括:紅色、豔麗、美麗、素雅等。其中紅色和豔麗更強調明亮和引人注目的特點,而美麗和素雅則更強調美好和樸實的特點。
與丹素相反的詞可以包括:灰暗、丑陋、簡陋等。這些詞彙表示相反的意義,與丹素的美好特點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