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置梳洗器具的架子。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往時士大夫家,婦女坐椅子兀子,則人皆譏笑其無法度。梳洗牀、火爐牀家家有之,今猶有高鏡臺,蓋施牀則與人面適平也。”
梳洗牀(現寫作“梳洗床”)是古代家具的一種,具體釋義如下:
基本定義:指放置梳洗器具的架子,用于擺放鏡子、梳子、洗漱用具等物品,類似于現代的梳妝台或盥洗架()。
文獻記載:宋代陸遊在《老學庵筆記》卷四中提到:“梳洗牀、火爐牀家家有之,今猶有高鏡臺,蓋施牀則與人面適平也。”說明此類家具在宋代士大夫家庭中較為常見( )。
“牀”為“床”的異體字,現代漢語中已統一寫作“床”。該詞現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領域。
《梳洗牀》是一個漢語詞語,可以拆分為“梳洗”和“牀”兩個部分。該詞的意思是在清晨醒來後,整理頭發,洗臉刷牙,準備起床。
“梳洗”這個詞的部首是“木”和“水”,其中“木”表示與植物有關,而“水”則代表與水有關。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1。
“牀”這個字的部首是“爿”,表示與床有關。這個字的總筆畫數為7。
《梳洗牀》這個詞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一文中。它的繁體字為「梳洗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梳洗牀》為例,古時候的寫法是「梳洗床」。字形與現代略有差異,但意思相同。
1. 早晨起床後,他先梳洗牀,然後開始新的一天。
2. 她每天都很講究梳洗牀的過程,十分注重個人衛生。
組詞:梳子、洗臉、牀鋪。
近義詞:梳洗床。
反義詞:不梳洗床、起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