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芍陂的意思、芍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芍陂的解釋

[Quepi lake] 又名“期思陂”。古代淮水流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相傳系春秋楚相孫叔敖所鑿,在今安徽壽縣東。

詳細解釋

又名 期思陂 。古代 淮水 流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相傳系 春秋 楚 相 孫叔敖 所鑿,在今 安徽 壽縣 南。因引 渒水 經 白芍亭 東積而成湖,故名。《後漢書·循吏傳·王景》:“郡界有 楚 相 孫叔敖 所起 芍陂 稻田。” 李賢 注:“陂在今 壽州 安豐縣 東。陂徑百裡,灌田萬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芍陂(sháo bēi),又稱安豐塘,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現位于安徽省壽縣境内。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詞典釋義

芍陂指古代淮河流域的大型陂塘蓄水工程,始築于春秋時期,主要用于蓄水灌溉農田。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古代淮水流域著名水利工程,相傳為楚相孫叔敖所造,在今安徽壽縣南。”(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辭海》進一步解釋:“芍陂是淮河流域最早的大型陂塘,兼具灌溉、防洪功能,對江淮農業開發影響深遠。”(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二、曆史背景

  1. 建造者與年代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芍陂為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主持修建(約公元前598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大型陂塘工程之一(來源:《中國水利史綱要》,姚漢源著,水利電力出版社,1987年)。

  2. 功能與結構

    工程通過攔截淠河水形成蓄水庫,灌溉面積曾達萬頃,并調節淮河支流水量(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史·水利卷》,周魁一著,科學出版社,2002年)。


三、文化價值

芍陂被列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産(2015年),《水經注》稱其“周百二十裡”,後世譽為“天下第一塘”(來源:《水經注·肥水》,郦道元撰,中華書局,2009年)。其名稱“芍”源于當地芍草,“陂”即蓄水池塘,體現了古人對自然地貌的利用智慧。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芍陂”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概況

芍陂(què bēi)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由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主持修建于公元前597年左右。位于今安徽省壽縣南郊,距今已有2600多年曆史,比都江堰、鄭國渠等更早,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陂塘型灌溉工程,2015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産。

二、名稱與别稱

三、曆史作用

  1. 經濟與軍事意義:灌田規模在鼎盛時期達萬頃(約合現代67萬畝),使楚國淮南地區成為富庶糧倉,為楚莊王稱霸春秋提供重要支撐。
  2. 曆代維護:東漢王景、三國鄧艾、隋唐官府均進行過大規模修繕,宋代增設鬥門完善排灌系統。

四、工程結構

五、現代價值

現為淠史杭灌區反調節水庫,蓄水量約73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4.2萬公頃(約63萬畝),仍對當地農業發揮重要作用。


芍陂不僅是中國水利史的裡程碑,更是持續發揮效用的“活遺産”,其命名讀音(què bēi)與曆史地位均體現了古代工程的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

碑材邊堡脖子不計其數塵幻辭訴從姊摧黜打鼓大老母等事豆藿端尹幡花鋼錠貴識過激論鶴鳴九臯橫草不拈,竪草不動和獯湖海士進飯荊钗記精益求精金英窺避跬跬拜拜岚光兩濟理合劉寄奴矛頭某甫檷木旁車笸籮芹宮穹極旗旂齊衾秋帛羣黎染溺如兄如弟喪氣少從神誕慎檢十漿五饋勢族四對唐古拉山天寶君天理昭彰通量豚犢讬迹下情上達徙都歇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