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矯捷果敢。《新唐書·尉遲敬德傳》:“ 敬德 慓敢,今執之,猜貳已結,不即殺,後悔無及也。”
“慓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均有明确解釋,以下為綜合解析:
1. 基本釋義
2. 單字溯源
3. 使用場景 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多用于描述俠士、武将等群體的特質,如“慓士”指勇猛果決的俠義之人。
注意: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學創作。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廣韻》等權威辭書(詳見、5、6)。
《慓敢》(piāo gǎn)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勇敢無畏,不畏艱險,敢于冒險或挑戰困難的意思。
《慓敢》的拆分部首是心部(心字旁),慓的筆畫數為11畫,敢的筆畫數為9畫。
《慓敢》是由《說文解字》所記載的古代漢字,意為勇猛果敢。
《慓敢》的繁體字為「慓敢」。
在古時候,漢字《慓敢》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在現代漢字體系中,沒有完全确定的古代寫法。
1. 他是一個慓敢的戰士,敢于面對任何挑戰。
2. 她表現出了慓敢的精神,在比賽中永不放棄。
慓勇、勇敢、大膽、勇猛、激昂等。
勇敢、剛毅、果敢、大膽等。
膽怯、膽小、畏縮、怯懦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