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檢柙的意思、檢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檢柙的解釋

亦作“ 檢押 ”。1.猶規矩,法度。《漢書·揚雄傳下》:“君子純終領聞,蠢廸檢押。” 顔師古 注:“檢押,猶隱栝也,言動由檢押也。”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故檢柙之臣,不虛於側。”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志二》:“ 張乖崖 鎮 蜀 ,當遨遊時,士女環左右,終三年未嘗回顧。此君殊重厚,可以為薄夫之檢押。”

(2).矯正,約束。《東觀漢記·杜林傳》:“ 成王 深知其終卒之患,故以 殷 民六族分 伯禽 ……檢柙其姦宄。” 漢 王充 《論衡·對作》:“ 孔子 作《春秋》……所以檢柙靡薄之俗者,悉具密緻。” 清 侯方域 《蹇千裡傳》:“ 千裡 自以貴臣,坐排斥,意常怏怏,不檢柙,時出行林薄間,猝為虎所殺。” 章炳麟 《訄書·訂文》:“故經説上下,權輿於是,龍施相紹,其流遂昌,辯士淩誶,固非韻文所能檢柙矣。”

(3).保護書籍的封套。《說文·木部》:“梜,檢柙也。” 段玉裁 注:“檢柙皆函物之偁,然則梜亦謂函物之器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檢柙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規範約束”,由兩個語素共同構成語義場。《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解作“以法度約束行為”,《古漢語通假字字典》則考證其通假關系,指出“柙”通“押”,在漢代簡帛文獻中已有将“檢柙”用作行政文牍封存制度的記載。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檢”本義指書函封題,《說文解字》釋為“書署也”,引申出查驗、制約之義;“柙”原指關獸木籠,《論語·季氏》載“虎兕出于柙”,後衍生出拘束義項。二者結合構成同義複詞,常見于古代法制文獻,如《唐律疏議》中“檢柙簿籍”即指核查官文書檔案。

在現代漢語使用中,該詞多出現于學術考據領域。北京大學《古代漢語語料庫》統計顯示,近三十年學術論文使用頻次不足百例,主要涉及敦煌文書研究、秦漢簡牍制度等專業領域。需要特别說明的是,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等通行辭書中未作收錄,實際使用時應輔以語境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檢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規矩與法度
    指符合禮儀或制度的标準,如《東觀漢記》中“檢柙其奸宄”即通過法度約束行為。漢代王充在《論衡》中亦用此詞形容《春秋》對社會風俗的規範作用。

  2. 矯正與約束
    強調對行為的匡正,如清代侯方域《蹇千裡傳》提到“不檢柙”導緻悲劇,暗指缺乏自我約束的後果。

  3. 書籍封套
    早期指保護書籍的封套,《說文解字》中“梜,檢柙也”即此意,段玉裁注釋進一步說明其為函物之器。

二、詞源與構成

三、使用注意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其含義,如需更完整用例可參考《東觀漢記》《論衡》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八府巡按暴刻碧空如洗玻璃磚部院殘蕩豺狼當塗倡明瞋忿赪怒成日出充撮土焚香粗枝大葉點冊點句疊绮帝屋多米諾理論方寸心繁擾飯攤個中妙趣孩虎鶴戲後難幻異鞿絆節目主持人進盥禁火日謹質靠防空水狂發愦鬧餽送緑峥峥罵言謬認默觊南北選劈丢撲冬皮笑肉不笑潑惡青精窮源朔流齊武屈戍柔毛繩厥祖武耍金耍銀書業佻浮挺而走險往臉上抹黑毋固誤作非爲閑廛下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