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神的意思、疏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神的解釋

疏導精神。 漢 徐幹 《中論·治學》:“學也者,所以疏神、通思、怡情、理性,聖人之上務也。”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八篇:“﹝ 枚乘 《七發》﹞借 吳 楚 為客主,先言輿輦之損,宮室之疾,食色之害,宜聽妙言要道,以疏神導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疏神"是漢語中具有複合語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疏神"在《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中定義為:"①疏忽、不留神;②精神渙散"。該詞由"疏"(本義為疏導,引申為疏遠、不專注)和"神"(指精神、注意力)複合構成,強調主體在精神層面産生的懈怠狀态。

二、詞源演化 據《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第3版)考據,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醒世恒言》:"切莫疏神錯亂,有負所托",此處特指注意力不集中導緻的失誤。現代漢語中詞義逐漸擴展,既包含行為層面的疏忽,也指心理狀态的渙散。

三、語用特征 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5版)中,其使用場景可分為:

  1. 指具體行為失誤:"疏神打碎茶具"
  2. 形容持續狀态:"近日疏神健忘"
  3. 構成四字格:"疏神失察""疏神誤事"

該詞在司法文書、醫療診斷等專業文本中常作為書面用語出現,例如《精神醫學臨床術語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将其列為"注意障礙"的相關表述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疏神”一詞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1. 疏導精神(古義)
    指通過學問、藝術等方式疏通思維,調節心性。出自東漢徐幹《中論·治學》:“學也者,所以疏神、通思、怡情、理性。” 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以枚乘《七發》為例,說明文學作品可通過“妙言要道”來疏導體魄與精神。此用法強調精神層面的引導與調和。

  2. 疏忽、分神(今義)
    現代漢語中多表示注意力不集中或一時大意。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精神松散,容易走神”,部分詞典也收錄“一時疏忽”的義項。例如:“他因疏神而遺漏了重要細節。”

辨析:古義側重主動調節精神,今義偏向被動狀态。需注意古典文獻與現代語境中的差異。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中論·治學》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龍别廟懲改出夷入險代庸德化點鬼簿豆蔻年華鬥霜傲雪豐功偉業浮籤甘辛告陰狀狗門關納鼓闆孤子橫看化凫黃薔薇讦奏警場精奇舊知決絕刻本老舍良商離騷卵裂冒行尨眉皓發母老虎排闼直入賠付篇體屏鏡貧官破體書青秋乞索兒泉客雀金泥乳虎神馳聲部勝緣沈木香石阻書稿書券誦記睢陽曲淟濁條呈王冠翫習未竟之志向塗